络合诱导植物修复的根际微生物响应机制和氮转化过程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571314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3.00
负责人:方临川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何红花,陈娟,赵巍,张力,徐晋玲,王梦珂
关键词:
重金属植物修复强化修复生物有效性吸附解吸
结项摘要

Biodegradable chelant-enhanced phytoremediation offers an alternative treatment strategy in metal contaminated soils, but most studies to date have been addressed on phytoextraction efficiency rather than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oil quality and environmental risk. Biodegradable chelants applications increase the metal concentration, provide sufficient nutrition for microorganisms and/or plants, and affect the biogeochemical cycling of C, N in soils. Therefore, three biodegradable chelants (EDDS, NTA, CA) with different nitrogen contents and ryegrass will be used in the pot experiment. The typical agricultural soil will be collected from lead/zinc mine in Shaanxi province. The impact of chelants applications on root exudates and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as well as the nitrogen cycling in the soil-plant-air multiple surfaces will be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It aims to characterize of microbial community,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plant growth, and metal removal in the phytoremedia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will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on the safe, effective remediation technology in the chelant-induced phytoremediation.

络合诱导修复技术已成为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热点和前沿,但大多数研究仅关注修复效率,而忽略了修复技术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和潜在的环境风险。修复过程中外源添加的生物降解螯合剂既可显著增加土壤溶液中金属浓度,又易生物降解释放大量C、N,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土壤微生物及C、N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因此,本研究选取陕西宝鸡凤县铅锌污染的农业土壤,三种不同含氮量的生物降解螯合剂(EDDS、NTA、柠檬酸)和可重复收割的黑麦草为研究对象,以根系分泌物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特征和氮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中的转化过程为重要线索,研究络合诱导植物修复体系中植物、螯合剂、微生物相互作用过程和机制。期望综合修复效率、土壤质量、环境风险等多个指标对修复效果进行整体评价,为安全、高效的络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的构建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重金属污染农业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被认为是绿色、高效、环境友好的修复策略。本项目以重金属污染农业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各种植物修复措施下重金属提取效率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我们重点分析了紫花苜蓿在接种抗铜根瘤菌下对铜胁迫的生理响应;基于盆栽实验研究微生物复合菌剂强化植物修复能力,分析植物-微生物-螯合剂(EDDS)的联合修复中复合菌剂提高植物耐性的作用;探讨了络合诱导植物修复体系中植物、螯合剂、微生物相互作用过程及机制,阐明外源螯合剂添加的环境效应及风险。我们发现根瘤菌-苜蓿共生体系有利于植物生长、叶绿素合成,提高光合反应速率,增加植物地上部和根部总氮含量;对调节抗坏血酸氧化还原和谷胱甘肽氧化还原有积极作用,提高植物抗性。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过程中外源接种复合菌剂显著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铜吸收量强化植物修复效果,缓解铜对植物的毒害作用,提高植物的抗性,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以上结果提高了我们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修复技术的认识。在本基金的支持下,共发表SCI研究论文15篇,培养研究生5名。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4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DOI:10.13885/j.issn.0455-2059.2020.04.010
发表时间:2020
5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方临川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41201226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石油污染土壤植物修复过程中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响应机制

批准号:41671325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刘五星
学科分类:D0701
资助金额:6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长期施肥下根际微生物参与土壤碳、氮转化的机制

批准号:31372136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周卫
学科分类:C1513
资助金额:9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氮营养策略对大豆根际微域氮转化过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批准号:41701291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舒敦涛
学科分类:D0709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生草制南丰蜜橘根际碳氮转化与关键微生物作用机制的研究

批准号:31760547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付学琴
学科分类:C1501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