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旨在利用n型InGaZnO与p型有机半导体复合形成的异质结作为场效应沟道,开发有机/无机复合双极性TFT器件,通过深入研究器件中异质界面行为及其调控,提高TFT器件的性能,进一步开发新型有机/无机复合CMOS集成器件。采用自行设计的多功能真空镀膜装置,在同一真空环境下实现氧化物、有机与金属薄膜的多层沉积,由此制备出具有洁净界面的有机/无机复合TFT器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有机/无机界面、界面修饰层、界面载流子阻挡层、有机/金属界面、有机半导体表面处理等界面行为对于TFT器件性能的影响机制,以改善复合沟道中的电荷传输平衡,提高器件工作性能。通过多个双极性TFT器件互连开发出新型有机/无机复合CMOS反相器、环形振荡器等集成电子器件,包括基于柔性衬底的CMOS器件。有机/无机复合CMOS器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集成、室温制备等优势,可以用于制作低功耗平板显示与未来柔性显示用驱动电路。
本项目采用低成本溶胶-凝胶与喷墨打印技术,制备出高质量InGaZnO薄膜,薄膜表面均匀平整,具备高透光率与载流子迁移率,并且可通过调控薄膜工艺实现电学性能的可控性。以IGZO为沟道层,ITO透明导电薄膜为电极制备出TFT器件,器件呈现出典型的增强型场效应特性,优化条件下场效应迁移率为1.30 cm2/V s,开启电压为10 V,电流开关比达2.5 × 104。通过喷墨打印技术制备了聚3-己基噻吩基TFT,器件呈现典型的p沟道场效应传输行为。进一步通过n沟道InGaZnO基TFT与p沟道有机TFT的单片集成,研制出有机/无机复合CMOS反相器。反相器输入输出特性具有明显的反相开关效应,在VDD =30 V的情况下增益(-ΔVout/ΔVin) 达14。研究结果表明,充分利用n型氧化物半导体与p型有机半导体的相互集成,通过低成本喷墨打印技术,可构筑高性能CMOS集成器件,包括环形振荡器与移位寄存器等,在下一代OLED大面积平板显示的驱动电路中具有非常关键的潜在应用价值。.同时,本项目深入分析了IGZO/电极接触界面、IGZO/有机异质结的界面微结构、界面能带结构与界面俘获缺陷态及其对异质结载流子传输的影响,通过IGZO表面处理、添加过渡层等技术改善界面匹配,改善了有机薄膜的晶体结构与电学性能,通过在界面引入载流子阻挡层而降低IGZO电子对有机薄膜空穴传输的影响,提高了有机薄膜的空穴迁移率。.另一方面,通过在IGZO基TFT的SiO2绝缘栅中嵌入Si纳米晶,开发出新型非易失存储器件,通过控制栅极电压可以在高电流态与低电流态之间可逆转变。以Ga2O3为沟道层,开发出硅集成宽禁带氧化物TFT器件, TFT沟道层对于280nm的深紫外光具有高达70%以上的透光率,对于紫外光电子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紫外/臭氧处理成功实现了对石墨烯FET沟道从n型到p型的调制。.此外,本项目将ZnO纳米结构应用于光催化裂解水,通过构筑新型ZnO/Ag/CdS 光阳极,成功实现了毫升量级产氢量的光解水效率,显著高于前期研究报道的纳米结构光解水性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项目执行期间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SCI收录26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4项,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4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基于余量谐波平衡的两质点动力学系统振动频率与响应分析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新型有机TFT器件的原理性研究
双极性有机电致蓝光材料及器件性能研究
有机太阳能半导体薄膜器件界面物理研究
基于氮掺杂非晶InGaZnO:N薄膜的TFT及其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