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AS)防治关键在于多靶点用药,内皮细胞损伤与炎症、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泡沫化是其发生的始动或关键环节。丹参酮ⅡA在防治AS方面显示出强大的多靶点效应。但目前尚无从整体水平建立丹参酮ⅡA抗AS相关蛋白质网络,研究其蛋白质靶点相互关系的报导。本课题以人单核细胞源泡沫细胞模型、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炎症模型及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印迹法研究丹参酮ⅡA对泡沫细胞形成相关的LXR、PPARγ、ABCA1、CD36表达、内皮损伤炎症相关的iNOS、ET-1、ICAM-1、VCAM-1的表达、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的PKC、ERK、CyclinD、CDK2 的表达的影响,并应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丹参酮ⅡA作用相关的蛋白质,建立相关蛋白质的关系网络,确定丹参酮ⅡA抗AS的多靶点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并选择合适的靶点组合,作为多靶点抗AS药物筛选的"靶场"。
本项目以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模型、内皮细胞损伤炎症模型及平滑肌细胞增殖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印迹法及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丹参酮ⅡA作用相关的蛋白质,建立相关蛋白质的关系网络,确定丹参酮ⅡA抗AS的多靶点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其研究概述如下:.1.丹参酮ⅡA对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蛋白质组的影响. ox-LDL诱导RAW264.7细胞后,细胞内脂质堆积,CD36、LXR-α、PPAR-α和PPAR-γ mRNA和蛋白质显著增加,经丹参酮ⅡA干预后,细胞内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与总胆固醇的比值均下降,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减少,ABCA1和LXR-α和PPAR-α mRNA 和蛋白质表达增加。并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和鉴定丹参酮ⅡA作用前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2. 丹参酮ⅡA对内皮损模型细胞蛋白质组的影响. ox-LDL诱导HUVEC细胞中ROS含量显著增加,丹参酮ⅡA作用后,随着其浓度的增加ROS含量逐渐降低,MDA含量下降,而SOD活性提高。我们用H2O2 和ox-LDL诱导法建立内皮损模型细胞,并用丹参酮ⅡA进行干预,通过差异蛋白质组分析,共筛选出61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3. 丹参酮ⅡA对平滑肌细胞增殖模型细胞蛋白质组的影响. 8mmol/L 丹参酮IIA 作用于平滑肌细胞后,处于G0/G1 期细胞比例增加,提示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抑制VSMC细胞周期限制点,使细胞处于静止期来抑制细胞增殖。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并鉴定了56个差异蛋白。.4. 丹参酮IIA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蛋白质网络的建立. 应用网络在线分析、String分析及IPA分析法建立丹参酮IIA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蛋白质网络,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UBC、HNRNPK、ERK1/2、MYC、NAPDH氧化酶是丹参酮IIA抗动脉粥样硬化网络的核心节点,MAPK/ERK信号通道是丹参酮IIA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信号调节途径,而氯离子通道蛋白1(CLIC1)在丹参酮IIA抗动脉粥样硬化中具有重要意义。.5. 后续研究的情况. 课题组继续深入研究CLIC1在巨噬细胞脂质积累、内皮细胞氧化损伤及炎症中的作用,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各一项。.6. 发表论文情况. 已发表论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 SCI论文论文2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语言演化网络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基于提升小波与稀疏编码对肝癌相关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与分析
基于G蛋白偶联受体相关通路的隐丹参酮抗血小板聚集机制研究
异质网络分析与高通量蛋白质组技术结合的益气活血方抗脑缺血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