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是对虾养殖业中危害最大、毒力最强、传播速度最快和致死率最高的病原体。目前该病毒基因组和部分蛋白的功能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病毒的VP28和VP19囊膜蛋白在病毒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且二者基因的人工表达产物具有和天然蛋白类似的生化活性,能够刺激虾体产生很好的保护反应。本课题利用新型盐藻生物反应器作为表达载体,并利用对虾、WSSV和盐藻三者之间存在的巧妙联系,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WSSV囊膜蛋白基因引入到盐藻细胞,制备出稳定且高表达的转基因盐藻株,以该转基因藻株作为活体饵料直接投喂虾体,探讨其对宿主的免疫保护作用,为预防和控制对虾白斑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新的技术途径,也是进行抗WSSV感染口服活体疫苗研制的大胆尝试,该点也是本课题最大的创新点和亮点。
针对于对虾养殖业的头号杀手-白斑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经过近30年的基础工作研究,使得疫苗的开发和应用成为了当前国内外防治白斑病的研究热点和主流方向。本课题以新型生物反应器-盐藻作为表达系统,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制备表达病毒蛋白的转基因藻株,以此藻株直接作为活体疫苗投喂虾体,以期获得理想的免疫保护效果。按照课题的进度安排,课题组均较好的完成了各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并取得了预期的研究结果。课题的主要进展有:1. 确立了转化盐藻细胞的高效玻璃珠转化法,通过该方法能够将病毒VP28和VP28+VP19基因较高效的导入盐藻细胞,并获得了稳定表达的转基因藻株;2. 转基因盐藻株能够表达出具有其天然生物活性的重组蛋白产物; 3. 利用该转基因盐藻株作为口服疫苗,能够有效的刺激虾体产生免疫保护反应,能够产生高达70%的有效保护率。4. 分析和比较了不同给药方式免疫效果的不同,口服方式优于浸泡方式,且前者更利于在实际养殖生产中得以应用。该转基因藻株的成功制备为防治对虾白斑病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是将多年的理论研究转变为实际应用的一次成功探索。本课题下一步工作将继续进行提高免疫效果的研究,同时进行大规模实际生产中该疫苗的应用效果研究。在本课题的资助下,目前已发表研究论文6篇,其中SCI 2篇,核心期刊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和硕士研究生2名。此外,现已投稿文章4篇,其中SCI 3篇,核心期刊1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甘肃省粗颗粒盐渍土易溶盐含量、电导率与粒径的相关性分析
异质环境中西尼罗河病毒稳态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侵染过程的研究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入胞机制研究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不同毒力株的序列测定和毒力基因的分析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感染相关基因及其细胞受体的筛选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