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茄劳尔氏菌(Ralso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植物青枯病因其自身广大的寄主范围而难以防治。虽然环境友好的生物防治方法早已受到重视,但由于其防效稳定性问题而难以真正实施。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假设:茄劳尔氏菌种下遗传多样性是影响青枯病生防效果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本项目拟在完成茄劳尔氏菌种下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基础上,从本实验室生防菌种库中筛选出3-8株高效青枯病生防菌株,针对6个来自不同BOX类型的代表性茄劳尔氏菌株进行温室防效检验,分析其与茄劳尔氏菌遗传多样性的相关性,验证本假说,同时获得防效稳定的生防菌株;田间试验验证其效果;并通过拮抗作用、定殖能力、诱导抗病性等多方面开展病原物-生防菌-寄主植物根部三者互作关系研究,探索茄劳尔氏菌遗传多样性对上述生防机理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本假说的理论依据,揭示生防成败规律,为实现植物青枯病的稳定、高效生物防治打下基础。
由茄劳尔氏菌(Ralso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植物青枯病因其自身广大的寄主范围而难以防治。虽然环境友好的生物防治方法早已受到重视,但由于其防效稳定性问题而难以真正实施。本项目研究表明,茄劳尔氏菌种下遗传多样性是影响青枯病生防效果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首次基于病原物遗传多样性筛选并获得广谱高效防治青枯病的细菌菌株,同时针对青枯病与其他多种病害混合侵染的姜瘟病进行了有效的生防菌株筛选和施用方法研究,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3.7%。于此同时,本项目开展期间,开发出针对于多种土产病害生防菌剂-多菌合剂BBS 家族(蜡质芽孢杆菌 AR156、枯草芽孢杆菌 SM21和粘质沙雷氏菌XY21)。研究分析AR156对辣椒青枯病的防病、促生作用,并通过检测细胞形态学和防御酶系活力的变化,以及AR156在辣椒根围的定殖能力来解析AR156在防治辣椒青枯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为细菌性青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植物青枯病拮抗菌的分子辅助筛选
青枯菌细菌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的研究
VA菌根和拮抗微生物对植物青枯病的防治及机理研究
茄子SmNAC调控青枯病抗性分子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