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传统,也是城市酒店业投资和经营的重要影响因素。现有城市酒店区位研究仍基于传统区位论和传统计量方法,严重滞后于区位理论和计量方法的最新发展。本项目将耦合前沿的产业空间组织理论和空间计量方法,重新审视城市酒店区位选择中的空间关系及其背后的机制与规律。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城市酒店的演化博弈和空间扩散,城市酒店空间分布的模拟和匹配,城市酒店集群内的空间交互影响,多维决策下的城市酒店最优定位,政策制度(产权制度、招商竞争、城市规划)对城市酒店区位的影响。本项目不仅将在具体研究领域(城市酒店区位与空间关系)取得重要突破,而且还在方法论层面(整合空间关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和跨学科层面(促进地理学和经济学交叉与融合)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也将在企业(酒店投资和经营)和政府(行业管理、投资政策及城市规划)两个层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项目尝试结合产业空间组织理论、空间统计和计量模型研究城市酒店区位与空间关系问题。四年来,除了政策制度对酒店区位的影响因数据不足而被迫放弃之外,其余研究内容总体上均围绕原计划要点进行;此外,酒店区位和竞争与旅游业发展及其空间竞争密切相关,因此,项目在实际研究中增加了有关内容。截止2015年底,本项目已发表论文8篇、已录用论文2篇。其中,英文论文4篇,被SSCI收录3篇;中文论文6篇,被CSCD收录1篇、CSSCI收录4篇。此外,还有1篇英文论文已投SSCI期刊,1篇中文论文已经完成、即将投稿。项目负责人受邀参加国际国内会议各6次,担任北美国际会议分会场主席1次;在重要国际会议报告论文3次,在北美小型研讨会报告2次;项目成果获国际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1项;项目负责人入选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人才计划。本项目培养硕士生5人,其中4人论文已答辩。.项目主要成果和重要发现包括:开发出一个酒店区位选择和分析工具箱(HoLSAT),可以计算和可视化新建酒店的合意选址;我国星级酒店存在三个集聚热区,与地方经济条件、外资依赖程度和旅游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政治等级、开放程度、旅游依赖水平是解释我国城市间酒店业效率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而效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则是酒店的产权结构;识别了酒店区位研究的四种理论模型、六种经验模型和三种操作模型;区域内景区实力相差悬殊时,小景区的短期最优竞争策略是跟随战略、长期最优策略是搭便车战略,景区实力相当时,则彼此的最优策略是紧密合作;开发出衡量旅游资源利用适宜性的方法,将中国各省划分为旅游资源依赖过度、旅游资源开发过度和旅游资源利用合理三种类型,据此提出各省旅游经济增长和旅游资源开发的未来方向;等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理论:集聚特征、成因机制、区位模型与引导方法
大城市非正规商业的区位选择与空间组织模式研究
空间组织与空间效率的基础理论研究
企业区位选择与中国西部城市空间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