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卵菌病害每年对植物造成严重危害、损失达数十亿元,防治植物卵菌病害的主要方法是利用化学杀菌剂,但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抗卵菌活性物质的作用机理不清楚。本课题组已从壶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到1个高效抗卵菌的放线菌菌株D35。拟采用萃取法、色谱法、柱层析、薄层层析法、MS、NBR等方法对该菌株的抗卵菌活性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和结构鉴定,并探明其抗卵菌作用机理,为研发新型抗卵菌剂提供理论基础和出发菌株。
本研究以1个高效抗卵菌的放线菌菌株D35为材料,采用萃取法、色谱法、柱层析、薄层层析法、MS、NBR等方法对该菌株的抗卵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提纯和结构鉴定,并探明其抗卵菌作用机理,为研发新型抗卵菌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出发菌株。.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形态学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的方法,对拮抗烟草黑胫病菌的放线菌D35菌株,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将其鉴定为三泽链霉菌 (Streptomyces misawanensis)。.2.采用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D35菌株的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获得450mg单体化合物。经核磁共振(NMR)、质谱(MS)和红外光谱(IR)分析,鉴定该单体化合物为alisamycin。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该化合物对烟草黑胫病菌的生物活性,其EC50和EC95分别为35.32mg/L和831.76mg/L。.3. 初步研究了D35菌株活性物质对烟草黑胫病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经病原菌和活性物质处理后,烟草体内三种防御酶(POD、PAL、PPO)的活性都显著增强,活性物质接种所引起酶活明显高于病原菌所引起的酶活。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用活性物质处理后烟草黑胫病菌菌体形态的变化,活性物质处理过菌丝体与正常菌丝体相比,出现了大量异常现象,表明该活性物质能直接引起其病原菌菌体细胞的破裂,原生质体泄漏。为进一步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研究其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几种现代检测技术在桑叶活性成分和有害物质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蒙药材藜芦的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新放线菌资源姜氏菌目菌株抗炎活性成分挖掘和作用机制研究
极地海洋放线菌ZF3-388菌株抗航天辐射活性成分的研究
两株放线菌溶藻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研究
杨树内生放线菌抗杨树黑斑病菌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