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岭南地区气候条件的集约化高校校园空间形态与空间品质的关联性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508193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邓巧明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刘宇波,寿劲秋,遇大兴,黄瑜,卢倚天,项路遥
关键词:
高校校园空间形态空间品质集约化关联性岭南地区
结项摘要

In the case of our country facing the land resources shortage, compact and intensive campus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mpus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 The intensive campus design problem lies in how to realize high density campus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ensure a quite space quality. The research intends to take the releva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 quality and both the intensive campus space form and intensive degre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field research and the questionnaires to the intensive campus in LingNan area as well as other similar climate zones like HongKong and Singapore, to make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the intensive campus space quality. According to this assessment, simulate the group building combinations and monomer architectural physique processing, using the simulation research method proposed by professor Rudy,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order to seek out how the different space forms, intensive degrees and space quality influence each other, at the same time to come up with the design principle about campus space form, which could reasonably improve the intensive degree. And furthermore, optimize the campus space form on the condition of LingNan area climate, using the “city diversity map”, put forward by professor Koen Steemers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so as to propose th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campus intensive design guidelines, which adapt the climate features of LingNan area.

在我国土地资源极为紧张的情况下,紧凑集约的校园是未来高校校园建设的必然选择。集约化校园设计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实现高密度校园环境的同时又能保证较好的空间质量。本研究准备以集约化校园空间形态、集约化程度与空间品质之间的关联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岭南地区以及相似气候区的香港、新加坡等地的集约化高校校园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访谈,取得对于集约化校园空间质量的初步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荷兰代尔夫特大学鲁迪教授所提出的模拟研究方法,通过对校园空间形态的群体建筑体量组合以及单体建筑形体处理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模拟,比较不同空间形态类型与集约化程度以及空间品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提出合理提高集约化程度的校园空间形态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再运用英国剑桥大学科恩教授提出的“城市多样性地图”的研究方法,对校园空间形态进行岭南地区气候条件下的改进优化,探索提出适应岭南地区气候特点的高校校园集约化设计指导原则。

项目摘要

考虑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设对土地资源的持续需求,紧凑集约的校园将是未来更多高校校园建设的选择。然而,集约化问题并不是简单地越集约越好,未经科学规划设计的集约化校园有可能带来自然采光、通风、噪声和心理压力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因此笔者认为,集约化校园设计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实现高密度校园环境的同时又能保证较好的空间质量。..本项目以集约化校园的空间形态、集约化程度与空间品质之间的关联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并得出结论:1.在案例研究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集约化校园空间形态与空间品质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选取有代表性实践案例进行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基于专家意见征询与问卷统计,构建了关于高密度校园环境质量的主观评价体系与方法,从使用者需求角度出发探寻对集约化校园空间品质有重要影响的设计因素。2.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与绘制数据图表的方法进行多种指标的动态模拟分析,量化比较研究不同群体布局模式与单体体量组合模式对校园室内空间品质的不同影响。同时结合教育建筑对光环境的特殊要求,对“立面系数”指标进行改进,提出用“外部接触系数”指标来简化模拟教育建筑室内空间品质的方法,进行单体体量变化的比较研究。3. 借鉴英国剑桥大学科恩教授提出的“城市多样性地图”的研究方法,对校园空间形态与室外空间品质的相互关系进行量化研究,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量化模拟校园室外环境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微气候条件,并进一步提出将校园功能布局图与城市多样性地图进行叠加,找出其中微环境条件最不利且人流量大的区域,通过对空间形态的调整改善微环境条件,经过多次模拟比较,直至实现特定气候条件和特定密度条件的校园空间形态的优化。.研究展开期间,发表期刊论文6篇,学位论文5篇,培养5名硕士研究生,参加SCUP(美国校园规划学会)国际学术会议1次,国内相关学术会议1次,并做大会分组报告。研究成果举办公开展览,与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交流分享,并受到学界广泛好评。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3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DOI:10.11896/jsjkx.201100031
发表时间:2021
4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DOI:10.12202/j.0476-0301.2020285
发表时间:2021
5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DOI:10.13249/j.cnki.sgs.2020.08.003
发表时间:2020

邓巧明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高校既有校园建筑性能提升与空间长效优化模式研究

批准号:51678123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吴锦绣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岭南地区气候条件的建筑多层复合表皮可持续设计研究

批准号:51078155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刘宇波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土壤氮素形态空间异质性与森林更新格局的空间关联性研究

批准号:30670338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韩有志
学科分类:C0305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基于空间句法研究街区形态与活力的相关性- - 以京津地区为例

批准号:51208343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盛强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