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旅游社区地方营造的制度嵌入性研究——以西双版纳景洪典型傣寨为例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701152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9.00
负责人:陈丽坤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广州大学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0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吴水田,史甜甜,郑诗琳,邓定宪
关键词:
本真性旅游地质性研究地方性地方
结项摘要

Place-making is the dynamic extensive proposition of place research in human geography, its social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embedded in localized (formal and informal) institutions are needed to be studied further. Based on continuous field study of three typical Dai villages in Jinghong, Xishuangbanna,which differed on place-making paths, this project introduces institutional embeddedness paradigm of sociology into place study of human geography to discuss integrative place-making mechanism from the level of “constrained rational choice”, and to explore the following questions:⑴the “three-in-one(physical space, space meaning, subjective action)” place-making process of tourism communities; ⑵stakeholders’ different rational action strategies and their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embeddeness (scope, structure and degree) behind different place-making patterns; ⑶the real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among state power, market capital, social emotion and placeness development of ethnic tourism communities. This project aims ⑴to construct the place-making institutional embeddeness theory and analysis framework of ethnic tourism communities focusing on the context of localized institutions and pulling together both action and structure; ⑵to coordinate the appeals among stakeholders and to ease the tension between tourism urbanization and placeness development of ethnic communities.

地方营造是人文地理学地方研究的动态延伸命题,其嵌入于本土化(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社会建构过程及机制均有待深入探索。本项目基于西双版纳景洪地方营造路径截然不同的三个典型傣寨的持续跟踪田野调查,将社会学制度嵌入性范式引入地方研究,从“受约束的理性选择”层面探讨整合行动与结构的地方营造社会机制,重点探索以下问题:⑴民族旅游社区地方营造的“三位一体(空间物质、空间意义、主体行动)”过程;⑵不同营造路径背后利益相关者的理性选择差异及其制度嵌入(嵌入制度的范围、结构、程度)差异;⑶国家权力、市场资本、社会情感与民族旅游社区地方性发展之间的真实互动关系。本项目希望达到:⑴构建对本土化制度情境具有理论关照的、整合行动与结构的民族旅游社区地方营造制度嵌入性理论与分析框架;⑵协调各利益相关者间诉求,缓和旅游导向城镇化和民族旅游社区地方性发展之间的张力。

项目摘要

21世纪以来,在西部地区跨越式大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边远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的产业发展战略的共同推动下,我国西部民族旅游地区经历了剧烈而复杂的人地关系调整,地方性景观及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极大挑战。本项目采用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设计,构建了旅游地方营造的制度嵌入性分析框架,对上述过程展开深入探讨,从情境性和行动-结构互动性上拓展了旅游地方营造的学理认识,亦响应和补充了人文地理学地方的社会建构和过程研究。项目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城傣族旅游地方营造现象展开了跟踪田野调查,采用Burawoy的拓展案例研究方法论,首先,探讨民族旅游社区地方营造的过程、模式,发现民族旅游社区地方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不是争论内生力量主导模式和外部力量主导模式的优劣,而应致力寻求内外部力量的协调作用机制。接着,从空间尺度上进行拓展研究,从微观社区和中观市域两个层面分别对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地方营造过程中国家-市场-社会的真实互动及其对地方性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发现国家存在依靠市场发展经济和为了社会发展经济的双重目标张力;国家与社会之间存在全面参与旅游地方营造的政府意志与部分原住民主动退出的个人意志之间的冲突;市场与社会关系从全面嵌入趋向解绑,但市场既不应该也不能够完全脱嵌于社会。第三,基于嵌入性视角对西部民族旅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包括,国家应自上而下地为地方性景观完善“融入旅游市场”和“退守本土社会”制度;调整市场-社会关系,预防本土社会从旅游空间中或主动、或被动的持续撤退。最后,从研究内容的动态发展上进行拓展研究,把在案例地田野调查中发现的新现象——企业主导的高质量的旅游吸引物实体塑造——纳入研究,发现企业主导的旅游地方营造产生高质量旅游吸引物的关键是营造行动的深度的制度上下嵌入性,其中,向下嵌入是向上嵌入的合法性基础并能激发地方的有机建构,向上嵌入令企业获得再分配资源及权威认证,提升地方营造的质量和平台。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3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4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DOI:10.12054/lydk.bisu.148
发表时间:2020
5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陈丽坤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西部典型城市民族宗教社区旅游移民地方融入研究

批准号:41671144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白凯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民族文化的旅游展演与重构研究——以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文化为例

批准号:40661016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陈亚颦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民族旅游地社区恢复力测度、影响机理及空间分异研究:以新疆喀什为例

批准号:41761117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李玲
学科分类:D0112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社区参与视角下的乡村地方性重构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

批准号:41901167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杨槿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