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鸭绿江口实施了丰、枯水期的定点与走航式准同步观测,实地调查了水文、泥沙、流、生物与化学要素及沉积物动力学与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物质交换等,在野外观测与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对流场、盐度、泥沙及营养元素进行了垂直二维数值模拟。目前研究工作仍在继续进行中。已获得的成果表明,鸭绿江口最大混浊带在陆源物质向黄海的输送中具有重要的源或汇的作用,依元素而异。河流中生产力受磷限制,N/P可达10(3),而在河口呈保守与再溶出的性质,溶解态A1则均从水体中清除,颗粒有机碳在鸭绿江口的行为主要受最大混浊带的泥沙控制,其来源可能是潮滩地区的物质冲刷与侵蚀。目前仍在进行的工作包括营养盐的垂直二维数值模拟、碳同位素测试 ,(210)Pb测试及As的测定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基于地缘环境与极端事件的鸭绿江口沉积记录研究
鸭绿江口沿海滩涂溶液NPSi元素动态规律与生态环境
我国近海光合色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漠境生物地球化学规律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