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虱族昆虫是重要的植食性害虫及植物病毒的传播介体,常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目前飞虱族的族征亟待深入研究,亚族及属级分类单元比较混乱,一些属级分类单元分类地位的合理性受到怀疑或还远未澄清,单种属过多,严重制约了飞虱科昆虫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的深入开展,亟需重新探讨飞虱族的族征,对亚族及属级单元进行重新划分和修订。本项目采用比较形态学、超微形态学、DNA序列分析和分子系统发育等研究手段和方法,获取多方面信息,旨在明确飞虱族的族征,对亚族及属级分类单元进行重新划分,澄清亚族及属级单元的特征间断,明确属的分类地位及与近缘类群的亲缘关系,为中国飞虱科昆虫分类和系统关系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进一步丰富中国飞虱区系,这对于提升我国飞虱分类的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蜡蝉总科高级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重建提供资料。
飞虱族昆虫是一类重要的植食性害虫和植物病毒传播介体,种类分化明显,但族的特征需要进一步研究、亚族及属级分类单元比较混乱、一些属级单元的分类地位及合理性亟待澄清。本项目通过广泛采集、调查,并查看有关模式标本,共研究飞虱族标本12000余号,包括132属、243种,鉴定出该族3新属、1中国新记录属、11新种和7个中国新纪录种,其中部分新分类单元已经发表(待发表新属3个,新种10个),编制完成了亚族的分属及各属分种检索表;观察、比较了飞虱族189个代表种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头、胸部、前后翅脉序、后足胫距和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利用CCD数字成像系统获取了172个种的成虫形态特征图;研究了飞虱族29属、31个代表种的雌性外生殖器结构,重点观察了雌性产卵瓣和载瓣片特征,探讨了雌性外生殖器结构在飞虱族的属、种级单元划分上的应用;利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飞虱族11属23个种的触角感器超微结构,以及该族7属13种的后足胫距毛序超微形态特征;测定了飞虱族代表种的COI、COII、16SrDNA和28SrDNA基因序列。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SCI论文7篇。通过综合研究,对飞虱族的族征、亚族级单元划分,以及属级单元分类进行了初步探讨。本研究为中国飞虱科昆虫分类和系统关系的深入研究,建立符合飞虱科进化历史的自然分类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基于协同表示的图嵌入鉴别分析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中国重要天敌昆虫膝芒寄蝇族的系统分类与演化研究
中国重要传毒类昆虫飞虱科的分类订正、系统演化和地理格局研究
基于形态学特征和分子数据的凹距飞虱族昆虫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
东洋区狭腹实蝇族昆虫系统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