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的疑难病症,其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手术和药物治疗的复发率较高。有资料提示血管和神经生长相互影响,在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生长是子宫内膜异位种植存活和生长的必要条件,VEGF是其中的重要因子;而异位囊肿的神经生长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诱发疼痛中起关键作用,但是,异位囊肿神经发生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我们的前期研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发现异位囊肿的神经末梢和初级感觉神经元表达大麻素CB1受体,系统给予大麻素CB1/2受体激动剂能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诱发的疼痛。在此基础上,本项目拟采用电生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探讨外周大麻素CB1受体在异位囊肿神经发生和疼痛中的调控作用,研究VEGF在CB1受体调控神经生长中的介导作用,分析CB1受体激活后的细胞内信号通路。本项目可能为揭示子宫内膜异位症诱发疼痛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线索,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的疑难病症,其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手术和药物治疗的复发率较高。有资料提示血管和神经生长相互影响,在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异位囊肿的神经生长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诱发疼痛中起关键作用,但是其分子调控机制还不清楚。我们的前期工作提示大麻素CB1受体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靶点之一,通过本项目的深入研究,我们证明了大麻素CB1受体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诱发的痛觉过敏,而且首次证明了大麻素CB1R可调控支配异位囊肿的传入神经活动;另外,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外周大麻素CB1受体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神经生长,可能与VEGF受体的转活有关;最后,我们的研究证明了丝裂原蛋白激酶家族成员ERK和JNK可能是CB1受体调控异位囊肿神经生长的下游信号通路。本课题确证了外周大麻素CB1R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诱发的疼痛和异位病灶神经发生的调控,并进一步揭示了其分子机制,这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具有临床应用指导价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大麻素受体CB1与G蛋白相偶联及信号转导分子机制的研究
外周内源性大麻素2型受体参与电针镇痛的机制
组胺和组胺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外周机制中的作用
星形胶质细胞CB1大麻素受体调控神经元活动和学习记忆作用的信号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