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特有濒危地方品种“瑶蚕”的生物学性状与进化起源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860684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40.00
负责人:张桂征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黄文功,刘艳伟,陆俣伽,吴平,陶积阳,刘俊霞
关键词:
进化起源广西家蚕种质资源资源保护/挖掘生物学特性
结项摘要

"Yao Silkworm" raised by the white-trousers Yao ethnic with a long history, which was the only one Guangxi endemic silkworm strain still used in China. "Yao Silkworm" are mainly used for production of flat silk, make women dress lace and so on. "Yao Silkworm" and silk in the tradition of unique unique national religious beliefs, once considered an independence origin of silkworm industry in ethnic areas. 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origin of silkworm breeding in the Yangtze and yellow river basins, but it has been short of written records and direct evidence, and there have been few reports on its biological properties. This project used "Yao Silkworm" as the research material, study o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ng-term unique breeding and domestication of "Yao Silkworm", including characteristics of spitting flat silk, tolerance of Silkworm microporidia, adaptability to Guangxi environment, and the spinning behavior of matured silkworm. To carry out whole-genome resequencing and analyze the genome of Bombyx mori and Bombyx mandarina, an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variation and origin of "Yao silkworm". Through the above research,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Yao Silkworm" are identified systematically,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Analysis of the whole gene information of "Yao Silkworm", Bombyx mori and Bombyx mandarina, from the level of molecular biology to explore the mystery of its origin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promote the "Yao silkworm" important gene excavation and utilization.

白裤瑶族饲养的“瑶蚕”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份仍在使用的家蚕地方品种,历史悠久。“瑶蚕”主要用来生产平板丝,做女性裙子的花边装饰等,同时蚕和丝传承了独特的民族宗教信仰,曾被认为是民族地区蚕业独立的起源。它与长江、黄河流域养蚕发源地无关,但一直缺乏文字记载和直接证据,关于它生物学性状也少有报道。本项目以“瑶蚕”为研究材料,系统研究长期独特饲养驯化形成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调查吐平板丝特性、家蚕微粒子耐受性、对广西环境适应性、熟蚕吐丝行为等生物学性状。开展全基因组重测序并与家蚕、野桑蚕的基因组比对分析,研究“瑶蚕”的基因变异情况与起源进化关系。通过上述研究,系统查明“瑶蚕”的生物学特性,为后续的保护和利用奠定基础;分析“瑶蚕”、家蚕、野桑蚕全基因信息,从分子生物学层面探究它的起源之谜,为进一步促进“瑶蚕”重要基因的发掘与利用提供参考。

项目摘要

广西南丹白裤瑶蚕是南丹白裤瑶族群众千百年来一直自繁、自育、自用的一个家蚕品种,主要用于制作平板丝生产服饰,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针对这个特殊品种资源,课题组对瑶蚕微粒子耐受性、对高温多湿广西特色气候的适应性、吐平板丝和吐丝行为等生物学性状调查研究,发现:白裤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为3.72×104个/mL,与普通家蚕品种932一致,没有特殊的抗性;瑶蚕具有一定的抗高温能力,但抗多湿的能力不及两广二号和大造,该地方品种适合在相对湿度低于90%的环境条件下饲养,在种质资源的保存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瑶蚕的平板丝吐出率为140.25%,远远高于两广二号,同时瑶蚕仍保存着较强的营茧能力,尤喜营双宫茧。对瑶蚕、家蚕和中国野桑蚕基因组变异比较分析发现:基于71个蚕蛾属线粒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结果表明,瑶蚕与家蚕拥有共同的祖先,但在进化上瑶蚕位于所有已知家蚕品种的基部;对全基因组SNP数据计算了遗传距离,并利用邻接法对141个家蚕和野桑蚕个体进行了系统发生分析,所有的家蚕品系聚为一个大的类群,其中瑶蚕为相对独立的一个单系进化枝,与野桑蚕亲缘关系最近,而且在进化时间上相对较早。通过研究探明了瑶蚕的生物学特性,对瑶蚕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探明了瑶蚕是家蚕的一个地方品种,而且进化较早,为家蚕进化起源研究提供支持。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2

适用于带中段并联电抗器的电缆线路的参数识别纵联保护新原理

适用于带中段并联电抗器的电缆线路的参数识别纵联保护新原理

DOI:10.19783/j.cnki.pspc.200521
发表时间:2021
3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DOI:10.12202/j.0476-0301.2020285
发表时间:2021
4

基于5G毫米波通信的高速公路车联网任务卸载算法研究

基于5G毫米波通信的高速公路车联网任务卸载算法研究

DOI:10.11896/jsjkx.211100198
发表时间:2022
5

简化的滤波器查找表与神经网络联合预失真方法

简化的滤波器查找表与神经网络联合预失真方法

DOI:
发表时间:2015

张桂征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水稻驯化性状祖先基因的起源与进化研究

批准号:31701094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张业胜
学科分类:C0607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中国特有濒危植物瑶山苣苔保护生物学研究

批准号:31000146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王玉兵
学科分类:C0208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山茶科四种特有濒危植物的保护生物学研究

批准号:30160011
批准年份:2001
负责人:王跃华
学科分类:C0208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青藏高原特有濒危植物祁连獐牙菜的保护生物学研究

批准号:30370284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陈世龙
学科分类:C0312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