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拟采用经验类比、数值模拟、模型离心试验及现场测试方法,对既有隧道上方挖填方施工的影响分区和对策进行研究。通过对地质条件(IV~VI级)、初始埋深(H0)、工程规模(挖填高度,△H0)、既有隧道大小(跨度,D)及其结构健全度、初始埋深比(H0/D)、挖填高度比(△H0/H0)等因素的影响规律及其关联度的研究,并引入可拓学理论、基因算法等手段综合各因素的影响,研究该类近接施工的力学机理和力学响应模型;研究影响分区和分度的准则及其阈值;研究影响分区表达式和指标计算方法、分区标准图式;并研究影响范围内的力学对策。.目前,对既有隧道上方挖填方的研究以个案研究为主,对力学机理及影响分区缺乏系统研究,研究方法以经验类比和数值分析为主。随着该类近接工程的大量涌现,广泛、深入、系统地开展该类近接施工的力学机理及对策研究,将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隧道力学理论,解决该类近接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工程安全
课题于2011年获得资助,课题研究时间为2012.1.1~2015.12.31。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资料调研、数值模拟、室内模型实验、室内离心实验和结合“连霍高速公路扩建工程通过郑西高铁隧道上方安全影响分析与技术对策”依托项目开展的现场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既有隧道受上方挖、填方的影响规律,既有隧道上方挖、填方施工的强、弱、无影响分区划分,以及既有隧道上方挖、填方施工影响对策措施。.通过研究,得到了既有隧道上方开挖、回填时围岩级别、初始埋深、隧道洞径、结构健全度等因素的影响规律。以既有隧道上方开挖工程的围岩压力为例来说明影响规律:随着开挖的进行,围岩压力逐渐减小;当开挖至承载圈并逐渐破坏(丧失承载能力)时,围岩压力会增大;当承载圈完全破坏并进入浅埋时,围岩压力进一步呈线性减小。围岩级别越低,围岩物理力学性质越差,承载圈的范围越大,将较早开挖至承载圈,且作用在衬砌结构上的压力也越大。既有隧道衬砌结构劣化后,因刚度减小,承担的压力减小。初始埋深越大,承载圈范围越大,围岩压力也越大。既有隧道洞径越大,围岩稳定性越差,承载圈的范围越大,围岩压力越大。.通过对影响规律分析,选取承载圈是否破坏和应力增量是否超限作为控制标准,在充分考虑各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分别对既有隧道上方开挖、回填进行了影响分区(无影响区、弱影响区和强影响区)的划分。以选定标准工况的影响分区为例:.1) 隧道洞径10m、50cm的C30衬砌健全的VI级围岩情况下,初始埋深为5.0D时既有隧道上方开挖的强影响区为<1.4D,弱影响区为1.4D~2.8D,无影响区为2.8D~5.0D;.2) 隧道洞径10m、50cm的C30衬砌健全的VI级围岩情况下,初始埋深为3.0D时既有隧道上方回填的强影响区为>9.3D,弱影响区为9.3D~5.0D,无影响区为3.0D~5.0D。.进而,针对既有隧道上方开挖、回填时产生的影响及该类近接工程的特点,分别从既有隧道、新建工程和中间地层三方面提出了处治对策。.通过本课题研究,系统的分析了既有隧道上方进行挖填方施工时的力学机理、影响规律、影响程度和对策措施,补充并完善了地下近接工程理论,研究方法可用于类似近接工程的研究,研究成果可运用于工程实际。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栓接U肋钢箱梁考虑对接偏差的疲劳性能及改进方法研究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宽弦高速跨音风扇颤振特性研究
学术型创业企业发展路径探讨
砂卵石地层隧道近接高层建筑施工的影响分区研究
硬岩地层城市隧道近接高层建筑施工的影响分区研究
相邻隧道近接施工的力学原理及对策研究
复杂环境下层状饱和地基中盾构隧道施工对临近既有管道影响的位移控制模型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