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布居174,176Os的激发态,利用延迟符合技术和反冲距离多普勒移动法(RDDS)测量能级寿命,提取约化跃迁几率B(E2)和四极形变β2。探明174Os偏离偶-偶Os同位素形状演化趋势的原因。通过比较Os同位素的B(E2, 4+→2+)/ B(E2, 2+→0+)与相应的能量比E(4+)/ E(2+)随中子数的变化,揭示这两种系统性所显示的形状演化趋势是否一致,探究仅用2+态的跃迁几率B(E2, 2+→0+)和用能量比E(4+)/ E(2+)描述的这两种形状演化系统性之间的相移现象。
组建了一套利用新型闪烁体探测器LaBr3(Ce)测量核能级寿命的延迟符合实验装置,这种装置是结合能量分辨超好的HPGe探测器与时间和能量分辨都较好的LaBr3(Ce)探测器对在束γ谱学实验中原子核能级寿命的测量。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布居了174Os和178Pt的激发态,利用新发展的延迟符合技术和多普勒移位移衰减法(DSAM)测量能级寿命,提取约化跃迁几率B(E2)。探明174Os偏离IBA模型预期偶-偶Os同位素中子数从N=82闭壳趋向N=126两闭壳的中间值时具有最大值的原因。我们初步建议Os和W同位素第一激发态的B(E2)值随着中子演化异常的原因为N=98的中子壳隙和大形变的质子h9/2闯入轨道共同的影响。但178Pt随着中子演化最大集体性却在N=100处。由质子h9/2闯入轨道形状共存可以给出合理的解释。通过能谱和跃迁几率的精确测量,揭示了174Os相比于具有上佳的X(5)临界点对称性的176,178Os核更靠近于U(5)的振子核。证实了科里奥利力和离心力使位于中子费米面i13/2壳的中部的原子的形状由低自旋的近似轴对称长椭核到三轴形变核。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气载放射性碘采样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煤/生物质流态化富氧燃烧的CO_2富集特性
富钴结壳记录的K-T界线附近的海水Os同位素演化
Pt同位素链中的形状共存与演化的实验研究
非岩浆型铁陨石形成时间和演化过程的Re-Os同位素研究
稳定线附近Ir同位素三轴形变及形状演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