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流密度芯片三维仿生微通道结构散热机理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0906009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徐尚龙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郑彬,于亚婷,王永泉,刘民岷,胡广新,张鹏,李丽娟
关键词:
芯片微通道流耦合三维散热
结项摘要

针对高热流密度芯片三维封装中的高效散热需求,提出基于生物仿生学三维微通道及其结构优化,开展三维微通道流动与立体散热的基础理论研究,发展与完善仿生微通道散热器设计和制作,以实现芯片液冷与高效散热。通过建立微流道的生物仿生模板实现多种三维微通道拓扑结构的设计,获得最小能耗的微通道最优化数学模型与结构,通过制作叠层三维微通道系统实验模型,进行不同结构的微通道中微流体的流动规律和强化传热机理的可视化实验研究,建立微通道三维热-流耦合传热模型和热量输运理论,形成新型微系统芯片微通道散热器和热管理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课题将热流科学、机械学和纳米科学结合,促进了MEMS理论体系的发展,本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有直接的技术和应用价值,如计算机芯片、航空航天电子设备、功率电子设备、光电器件以及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微纳电子机械系统、生物芯片等领域都存在类似的广泛而迫切的散热冷却需要。

项目摘要

通过研究多种生物仿生现象和动植物典型结构仿生模板,统计了分形脉管的规律,获得了指导微通道热沉优化设计的参数,并设计了多种不同拓扑结构的微通道,对其进行流动散热数值模拟分析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仿生微通道结构具有低于平行流道约25%的压降和流阻,传热效果有一定的提高;构建了铝铜微通道和硅基微通道两种可视化实验平台,采用MEMS工艺加工可直接观察的微通道试件,研究了单双层流场和温度场的关系、流量对压降、流阻的影响; 对三维微通道进行了微流体流动与结构参数、传热特性的理论研究了结构(如水力直径、层数等)对流动、散热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结果;在微通道散热器应用领域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一是微通道水冷与风冷结合进行了单板机箱的热设计,其二是与翅片结合进行LED散热设计,同时分析了以热管为动力的散热系统,其三是微通道进行计算机CPU热控技术,申请了发明专利并获得授权,并开发了控制系统,其四是开发了结构更为紧凑的新型微通道散热器,并申请了发明专利。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DOI:10.16606/j.cnki.issn0253-4320.2022.10.026
发表时间:2022
2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22
3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20
4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DOI:10.7544/issn1000-1239.2018.20170425
发表时间:2018
5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DOI:10.7498/aps.70.20210004
发表时间:2021

徐尚龙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温敏型水凝胶的高热流密度芯片用自适应散热仿生微流道热质快速输运特性及机理研究

批准号:U1737113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闫云飞
学科分类:E0602
资助金额:53.00
项目类别:联合基金项目
2

用于高热流密度散热的藕状规则多孔金属微通道热沉技术研究

批准号:51101092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张华伟
学科分类:E010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高热流密度下微槽通道结构表面的受迫对流换热

批准号:59076280
批准年份:1990
负责人:辛明道
学科分类:E0603
资助金额:3.7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三维仿生微纳结构集成微流控芯片用于循环肿瘤细胞高灵敏检测

批准号:21804105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余旭
学科分类:B0401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