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藜米(南美藜)起源于南美高原。该作物适宜在干旱、少雨、凉爽、无霜期短的高原气候条件下生长。对其它地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作物,但在南美安底斯高原种植已有五千年的历史。目前在南美该作物的主要生产国有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它是一种典型的高原作物,喜欢冷凉干燥、日照充足的气候条件,在海拔较低的地区生长不良。它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其最大的特点是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较高,而且平衡;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6.7%,有些品种蛋白质含量达20%以上,各种维生素含量也很高。粮农组织(FAO)把它定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作物。.由于西藏地理和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农业生产发展较为缓慢,种植业结构单一,特色作物的开发和利用规模小。因此选育和推广高原藜米,将有助于解决西藏种植业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高原藜米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它的推广有望将西藏农业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
藜米起源于南美安第斯高原;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最大特点是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较高,且含量均衡,是婴幼儿、糠尿病人以及对麸质过敏者的最佳食品。联合国粮农组织将该作物定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人类食物来源,并将2013年定为世界藜米年。世界各国都对其资源搜集、保护、研究和生产给予了高度重视。.本项目对近年来所获育种材料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抗病虫害性、区试品系栽培特点及适应性研究等,结果如下: 1)鉴定发现项目大部份参试材料都是高海拔类型;2)搜集527份藜米原始材料;培育出5个适应性较好的品系,其中3个有望在2014年完成区试后,通过品审;3) 多年多点示范研究结果表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材料在西藏表现更好;4)在种植的地区范围内(2800~4220m),海拔越高藜米的品质越好,千粒重越大,单株产量越高、病虫害越轻。拉孜县试验点GZ-5品系平均亩产为356斤,千粒重在5.3g; 南木林艾玛岗试验点GZ-3平均亩产347斤, 千粒重4.8;此产量结果超过了目前南美国家;4)近两年材料大都引自波利维亚、厄瓜多尔和智利;是当地较好的推广品种,引进后在西藏的表现也较好;但是对其抗病虫性和适应性还需进行几年隔离观察试验。其中两个表现较好的材料;5)项目在林芝、扎囊、南木林和拉孜县安排了5个品系的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初步明确这些品系在不同地区的生长情况,而且对当地的农民起到了一个示范培训作用;不但使种植户,而且使周边农民对于藜米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感性认识,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打下了基础;6)经过几年摸索,已基本掌握了藜米的生长特性和生育规律,积累并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生产环境和推广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为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做好了准备;7)掌握了目前示范品系的营养特性和栽培特点;测得示范品系的蛋白质含量等营养成份较高,部分材料蛋白质含量超过20%,各种维生素含量也高;这些指标说明西藏产藜米具有很好的市场开发,并打入国际市场的潜力;8)项目主要完成人员参加了第四届国际藜米大会,获得了丰富的有关信息,建立了重要的合作交流关系;9)项目已培养2名硕士研究生和6名本科生。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采煤工作面"爆注"一体化防突理论与技术
北方猕猴桃新品种的选育和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中国竹节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与特异种质选育
天麻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优质高产品种选育的研究
海涂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