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的典型区域城乡空间形态的演化机理与优化调控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501122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车冰清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陈宏伟,陈伟博,杜艳,孙晓欣,范珊珊
关键词:
空间优化演化机理地域模式城乡聚落空间形态
结项摘要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morphology evolution can reflect the regional urbanization in the concise and effective way. Based on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theory, regarded urban and rural as a whole system, this project examines temporal changes of urban-rural spatial morphology in typical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 This research follows ‘pattern-process-mechanism’ the normal formulas of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using the methods of fractal analysis, space syntax analysis, data mining, landscape analysis, GIS spatial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etc.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rural spatial morphology, the expansion of build-up land of cities,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Besides, it distinguishes regional models of urban-rural spatial morphology evolution. Furthermore, this study also analyses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ing the spatial morphology change, and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measures of urban-rural spatial morphology in typical areas..This project can enrich the theory of urban-rural spat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 quantitative research of human geography. What's more, it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spatial transformation and coordinat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基于城乡一体化理论,从城镇和乡村作为关联整体的视域,采用不同类型空间数据,包括统计数据、基础地理信息和遥感影像,以及网络兴趣点和签到等数据,首先运用分形、空间句法、数据挖掘等模型,刻画处于不同城镇化阶段区域(苏州、徐州)的城乡土地利用、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形态格局特征;其次运用景观分析、空间过程分析、空间关联分析等技术,研究苏州、徐州城镇空间扩展、乡村地域变化以及城乡融合的演变轨迹;第三运用回归分析和网络分析等方法,从内外两个维度识别城乡系统形态演进的驱动因素、演化机制,并提炼不同发展类型区域的城乡空间形态演进模式;最后运用可达性分析、耦合和叠置分析结合的手段,综合评价典型区域城乡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城乡人口的生活质量和城乡空间耦合关系,并基于此提出城乡空间形态的优化方向。.本研究将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城乡聚落结构的理论及其定量研究,为推动江苏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摘要

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形态格局优化成为城乡融合研究的重要内容。本项目聚焦城乡空间形态融合的视角,选择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的江苏省作为实证区域,利用多种空间要素(人口、土地利用、交通路网,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刻画城乡空间形态特征,并融合GIS、RS、空间统计、数据挖掘等分析方法,注重从人地关系的层面,动态揭示城乡空间形态演进过程,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城镇化地区空间形态演进的研究,归纳典型区域城乡空间融合发展模式及优化途径。研究发现:①城乡人口、公共服务和基础服务设施分布呈现出“南高北低”和“城乡二元”结构;②城镇空间扩展呈先平缓后急剧增长特征,空间形态变化首先以外部扩展为主,然后进入斑块边缘间的填充扩展的循环过程,农村地域变化呈小幅增长态势,江苏北部沿淮河地区农村建设用地分布较为密集,沿江地区逐渐形成农村建设用地的次级密集区。城乡空间开始由离散扩展逐步向粘合扩展过渡,城乡连通程度逐步提高,苏南地区城乡粘合扩展最为明显。③经济发展水平、乡镇企业发达、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新城新区建设是城乡空间融合的主要影响因素。江苏省的三大区域,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阶段,可以归纳出其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三种地域类型:枢纽链接模式、集聚吞并模式、融合扩展模式。④空间开发高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苏锡常和南京,中适宜区域位于苏中地区和苏北地级市、县(市)的城区,低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苏北的非建设用地上。土地利用综合效率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高效率县市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区域,规模递增仍然是苏北和苏中地区投入产出的主要特征,但其建设用地投入存在冗余现象。开发适宜性与土地利用效率协调类型以苏南地区的“HH”型、苏中地区的“MM、MH”型和苏北地区的“LL”型为主,高适宜区域普遍具有较高的开发强度。江苏省大部分县市(区)的空间开发适宜性和开发效率是基本协调的,但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开发过度和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注重流域开发模式,强化双核发展模式,形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江苏省城乡空间形态优化的重要方向。本研究切实丰富了城乡聚落结构的理论及其定量研究,为江苏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提供了理论参考。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4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5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车冰清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制度创新与县域城乡空间组织演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批准号:40471037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张小林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江苏省乡村聚落地域类型、演化机理与优化模式研究

批准号:41071116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马晓冬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中国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东—西递进空间演化机理研究

批准号:40771058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马耀峰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我国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机理、影响因素及其优化研究

批准号:41171099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李国平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