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PO4由于其本身的内在结构使其电导率低,而电导率又是决定其电化学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提高其电导率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以及良好的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为单层超薄结构,这使得其可以成为更好的电子或空穴传递的多功能材料。石墨烯与电极材料复合,容易产生更多的反应活性位,对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很大的帮助。.本项目拟将石墨烯引入LiFePO4的制备中,采用氧化石墨-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研究在固相合成纳米LiFePO4/石墨烯时,石墨烯的加入时间、加入量等条件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找出纳米LiFePO4/石墨烯正极材料的合成条件、微观结构、形貌、粒径、电导率等与其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总结相关规律,建立数学模型,为研究开发综合性能优良的锂离子电池纳米LiFePO4/石墨烯正极材料提供技术支持。
LiFePO4(LFP)较低的电子导电率、离子扩散速率降低了它的实际容量、倍率性能,成为其广泛应用的障碍。针对这些问题,本项目以钒掺杂、纳米化颗粒、构造特殊结构的LiFePO4/graphene复合材料为主线,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改性的LFP,并对其形貌、结构、性能等做了系统研究。采用室温固相法制备LiFePO4-Li3V2(PO4)3/C(LFP-LVP/C)复合材料,XRD数据Rietveld精修显示了LFP-LVP/C具有体相钒掺杂的LFP。与LFP/C相比,LFP-LVP/C在0.1 C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为165.2 mAh g-1,在1 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35.4 mAh g-1,且循环100圈后容量仍能保持在141.6 mAh g-1。这是因为钒掺杂的LFP-LVP和包覆在LFP-LVP颗粒表面的碳纳米材料产生协同作用,提高了LFP/C的电化学性能。采用低温法合成了graphene,通过传统室温固相法制备LFP/C、LFP-LVP/C、LFP-LVP/C/graphene,LFP-LVP/C/graphene在0.1 C倍率下循环性能最好,48圈后放电容量为159.8 mAh g-1,容量保持率为94.17 %;而LFP/C、LFP-LVP/C 48圈后容量分别为137、151.3 mAh g-1,容量保持率(91.3、91.86 %)低于94.17 %;在5C倍率下,LFP-LVP/C/graphene 200圈后容量为102.5 mAh g-1,远远大于LFP/C(80.7 mAh g-1)和LFP-LVP/C(99.7 mAh g-1)在0.5 C下的首次放电容量。合成特殊三明治结构的LFP/graphene,考察了石墨烯的加入对LFP形貌、电化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的加入抑制了LFP颗粒的增大;LFP/graphene比LiFePO4具有更长的充放电平台,首次放电容量为162.6 mAh g-1,而纯相LFP首次放电容量只是144.7 mAh g-1,主要是由于LFP/graphene特殊三明治结构:电子既可以沿着石墨烯传输、又可以在夹层颗粒间传输,缩短并加快了电子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传递;另一方面,包覆在LiFePO4颗粒表面的石墨烯,由于自身特性缓解了充放电过程中LiFePO4颗粒体积的膨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金属氧化物/石墨烯纳米复合气敏材料的低热固相设计合成、机理及性能
石墨烯负载纳米金属材料的低热固相合成及催化性能
LiFePO4/石墨烯有序插层复合物的纳米自组装合成与性能研究
硫化物/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室温固相合成及光催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