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球外丛状层的中间神经元的发生发育及其基因调控

基本信息
批准号:30970949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40.00
负责人:杨振纲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复旦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刘芳,尤燕,李晓甦,聂琰珍,马通,魏斌,孙翅飞,蔡玉群
关键词:
发育神经干细胞中间神经元嗅球调控
结项摘要

嗅球的中间神经元从胚胎期开始直至成年都持续产生。胚胎期的皮质下脑室层和出生后的侧脑室下层的前体细胞是产生嗅球中间神经元的神经干细胞。这些神经干细胞先产生神经母细胞(neuroblasts),然后经吻侧迁移流切线迁移到达嗅球各层,并在哪里分化成成熟的中间神经元。我们先前的研究表明嗅球外丛状层的中间神经元主要表达钙结合蛋白Parvalbumin(PV)并产生于围产期的脑室下层。由于特异转录因子的表达对特定类型的中间神经元的发生和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本课题将主要研究Dlx1/2、Lhx6、Emx1、Sp8等转录因子对嗅球外丛状层PV神经元发生发育可能的调控机制, 以期阐明不同类型中间神经元特异的发育过程。

项目摘要

嗅球的中间神经元从胚胎期开始直至成年都持续产生。使用BrdU标记新生神经元的方法,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我们发现嗅球内不同类型的中间神经元几乎都是在胚胎发育第14天(E14)和出生后1年内产生;虽然嗅球内绝大多数的中间神经元在出生后仍有产生,但大多类型的中间神经元都在出生前后产生的;表达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Calretinin (CR)的中间神经元在成年嗅球内很少产生,而表达Parvalbumin (PV+)的中间神经元则主要在胚胎发育晚期和出生后早期产生;运用转基因小鼠追踪细胞起源的方法,我们发现嗅球外丛状层中绝大部分的PV+中间神经元起源于Dlx5/6谱系;嗅球外丛状层内几乎所有的PV+神经元都表达转录因子Sp8,条件性敲除Sp8后嗅球外丛状层内PV+神经元数量显著降低。这些研究结果提示Sp8调控嗅球内PV+神经元的发生发育。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高龄妊娠对子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发育的影响

高龄妊娠对子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发育的影响

DOI:10.7499/j.issn.1008-8830.2003213
发表时间:2020
2

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形成过程中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特征

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形成过程中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特征

DOI:10.13866/j.azr.2022.02.13
发表时间:2022
3

IVF胚停患者绒毛染色体及相关免疫指标分析

IVF胚停患者绒毛染色体及相关免疫指标分析

DOI:
发表时间:2019
4

蛹期薜荔榕小蜂的琼脂培养

蛹期薜荔榕小蜂的琼脂培养

DOI:
发表时间:2021
5

面向园区能源互联网的多元负荷特性及其调控潜力研究现状与展望

面向园区能源互联网的多元负荷特性及其调控潜力研究现状与展望

DOI:
发表时间:2021

杨振纲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转录因子COUP-TFI/II对大脑皮质和嗅球中间神经元发生发育的调控作用及细胞和分子机制

批准号:31371098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刘芳
学科分类:C0902
资助金额:1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转录因子Sp8和Sp9共同调控嗅球中间神经元发育的分子机制

批准号:31630032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杨振纲
学科分类:C0902
资助金额:275.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3

嗅球外网状层VIP中间神经元在气味信息表征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批准号:31872771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李安安
学科分类:C0904
资助金额:5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斑马鱼嗅球至前脑的投射及其发育的分子机理

批准号:30970948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彭刚
学科分类:C0902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