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 W. D. Xu)是我国"三北"地区最适应干旱环境的针叶树种,并分化出不同的生态型以适应更为恶劣的环境条件。第二信使-钙离子/钙调素(Ca2+/CaM)对沙地云杉生态型干旱适应性具有关键的调控作用。在干旱胁迫下,对沙地云杉三种生态型进行生化减Ca2+法、对照原Ca2+法、物理增Ca2+法处理,通过研究沙地云杉生态型体内Ca2+浓度与磷脂酶D的关系,揭示编码磷脂酶D的基因转录水平;研究Ca2+浓度与脱落酸浓度的关系,探讨内源激素对沙地云杉生态型的作用机制;研究Ca2+浓度与保护酶活性的关系,揭示沙地云杉生态型干旱适应的过程;研究Ca2+浓度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关系,阐明渗透调节机理。上述研究结果为珍稀树种沙地云杉原地保护、迁地保护,扩大造林面积提供参考,为我国北方固沙林和防护林建设选育优良的造林树种提供理论依据。
根据专家评审组的意见,围绕钙离子介导的干旱调控机理方面开展了前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一)Ca2+对干旱胁迫下不同生态型沙地云杉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二)Ca2+对干旱胁迫下不同生态型沙地云杉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三)Ca2+对干旱胁迫下不同生态型沙地云杉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各生态型沙地云杉在相同浓度的Ca2+条件下,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在30%PEG胁迫下,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出现最大值之前,同浓度钙离子处理条件下,不同生态型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现紫果型>红果型>绿果型的趋势,达到最大之后,均大幅度下降,30mmol/L的Ca2+浓度处,绿果型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速率最大。研究还发现:3种生态型的沙地云杉幼苗在不同浓度Ca2+和不同百分比PEG处理后,在相同浓度的Ca2+条件下,干旱胁迫程度越大,MDA的含量越大。随着Ca2+浓度的增加,受试沙地云杉幼苗叶片中的MDA量先降低后升高。在30%PEG胁迫下,10mmol/L的Ca2+可有效地降低不同生态型沙地云杉幼苗叶片中的MDA的含量。.课题组正式在英文专著《New Advances and Contributions to Forestry Research》中以一章An Overview on Spruce Forests in China (205-224)正式发表(见附件1)。在New Forests上在线发表了论文The effects of gap size and age on natural regeneration of Picea mongolica in the semi-arid region of Northern China(见附件2)。在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 (2012, 5, 17-20, Shanghai)会议上发表论文Revegetation in the refuse-dump of an open coal mine in Huolinhe diggings in northern China(见附件3)。而且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已经完成了2篇论文的撰写,并投稿到SCI刊物上,目前处于评审状态。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硫化矿微生物浸矿机理及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面向园区能源互联网的多元负荷特性及其调控潜力研究现状与展望
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的一维膨胀时程模型
FRP-钢-混凝土组合柱的研究现状
沙地云杉干旱适应的生态界面机理
沙地云杉生态型分化机理研究
沙地油蒿对气候干旱的适应机制研究
沙地云杉植株再生调控因子以及多胺作用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