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的旋转曲线说明在银河系中除了可见的恒星和气体外,还应该存在大量看不见的暗物质。目前相信银河系95% 以上的质量都是由暗物质组成的,但是暗物质的性质,如质量和范围,到现在仍未能准确确定。精确的银河系暗物质晕质量有助于理解银河系的恒星形成率、银河系卫星星系的真实数等。等级式宇宙学模型预言银河系是通过吸积外围小质量系统(如卫星星系)形成的,则在银晕中必然会留下吸积事件的遗迹- - 子结构(如星流)。因此,在银晕中寻找子结构是探索银河系形成机制的主要手段。研究银河系暗物质晕的性质,探索银河系的形成机制都需要大样本晕族恒星。随着巡天项目的出现,获得大样本晕星数据成为可能。本工作主要利用SDSS中13,000多颗晕族恒星(该样本是我们2008年的样本的6倍)的运动学性质,结合银河系理论模型,精确测定银河系暗物质晕的质量,并利用统计方法探测银晕中的子结构,研究银河系的形成机制。
该项目的研究内容是利用SDSS DR8的晕族恒星确定银河系暗物质晕的质量以及探测银晕中的子结构。该项目的研究内容及目标基本全部完成,几篇文章准备投稿。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五项:(1)我们采用贝叶斯方法,引入光度函数和金属丰度分布作为先验概率,基于SDSS所观测的球状星团的等年龄线,得到6036颗SEGUE K型巨星的无偏距离并将该样本发表。(2)我们通过改正SEGUE K型巨星样本的选择效应恢复其样本的完备性,然后利用它们拟合银晕中延伸到80kpc的恒星数密度分布,发现银晕中的恒星分布不是球对称的,而是扁的,而且在30kpc以外,恒星的数密度会明显下降。此外,我们还发现银晕的扁率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中心处非常扁,越远离中心越圆。(3)基于K型巨星样本确定的银晕中的恒星数密度分布,我们根据轴对称Jeans方程,假设银晕服从NFW模型,采用最大似然法,得到银河系暗物质晕的质量约为1.2x10^12个太阳质量。该结果与我们2008年得到的结果很吻合。(4)我们采用探测位置-速度空间团簇性的统计量-4distance,以及一个平滑的晕模型,研究了SEGUE K型巨星中的子结构,发现整个银晕不是平滑的,而是包含很多子结构,而且子结构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在贫金属晕星样本中子结构少。同时,我们采用freinds-of-friends方法证认哪些星属于同一个子结构,结果发现该样本中的33%属于人马座。(5)将估计K型巨星无偏距离的贝叶斯方法应用在LAMOST K型巨星上。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古戏台传音的秘密
银河系恒星晕结构与LAMOST巡天研究
轻质量晕核和丰中子重核结构的配对壳模型研究
星系盘对暗物质晕子结构的影响
对暗物质粒子性质与超致密暗物质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