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穴位对两种剂型姜黄素给药系统的干预及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102634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4.00
负责人:孙永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穆艳云,龚美蓉,王令充,余黎,王耀帅,王磊
关键词:
给药系统姜黄素针刺
结项摘要

近年来,针药结合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成为新的研究领域。药物的给药途径主要有三种:口服、静脉和皮下(或肌注),针刺穴位对皮下注射的影响即穴位给药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初步证据,但针刺穴位对口服吸收和静脉给药的影响尚缺乏研究资料。姜黄素由于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低毒廉价的优势,现正开发出多种剂型进入临床应用。姜黄素口服给药的难点在于水溶性差、胃肠吸收少,而静脉给药关键点在于肿瘤靶向或器官靶向。我们在前期研究姜黄素药代动力学等基础上,根据针灸的经脉-脏腑相关及双向调节理论,针刺胃经-足三里穴位,观察其对口服剂型姜黄素胃肠吸收的影响;由于姜黄素在治疗肝癌、肝纤维化等肝脏疾病的优势,我们构建肝靶向给药剂型,针刺肝经-期门穴,观察其对姜黄素肝靶向的影响。由于P糖蛋白在胃肠和肝转运的重要性,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其表达量变化,探讨针刺穴位对影响姜黄素转运的机制。

项目摘要

针药结合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成为新的重要研究领域。本课题主要研究但针刺穴位对口服吸收和静脉给药的影响。姜黄素由于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低毒廉价的优势,现正开发出多种剂型进入临床应用。姜黄素口服给药的难点在于水溶性差、胃肠吸收少,而静脉给药关键点在于肿瘤靶向或器官靶向。我们在前期研究姜黄素药代动力学等基础上,根据针灸的经脉-脏腑相关及双向调节理论,针刺胃经-足三里穴位,观察其对口服剂型姜黄素胃肠吸收的影响;由于姜黄素在治疗肝癌、肝纤维化等肝脏疾病的优势,我们构建肝靶向给药剂型,针刺肝经-期门穴,观察其对姜黄素肝靶向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针刺穴位可以显著促进口服药物的吸收,并且针刺穴位可以促进静脉剂型的药物在肝脏的靶向与富集,分子实验表明,针刺穴位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主要与调节小肠P糖蛋白以及肝脏p糖蛋白的表达量有关。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OI:10.13836/j.jjau.2020047
发表时间:2020
2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DOI:10.11918/j.issn.0367-6234.201804030
发表时间:2019
3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22
4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DOI:10.16506/j.1009-6639.2018.11.016
发表时间:2018
5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DOI:10.7544/issn1000-1239.2018.20170425
发表时间:2018

孙永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穴位对针刺信息感受、整合及传导的生物学机制

批准号:30472240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晋志高
学科分类:H3118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中药复方内耳给药系统的构建及递药机制研究

批准号:81274097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陈钢
学科分类:H3206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穴位贴敷透皮给药机理研究

批准号:30973951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刘强
学科分类:H3206
资助金额:3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基于抗氧化剂协同作用的姜黄素高效低毒给药新策略及机制研究

批准号:81702832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王雨欣
学科分类:H1812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