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属种间杂种不育性是目前制约野生稻有利基因转移和利用的主要瓶颈。通过常规有性杂交和回交手段,结合幼胚拯救技术和秋水仙素处理,本项目组已经获得了宽叶野生稻与栽培稻品种9311的种间杂种F1、双二倍体、回交BC1F1。本研究拟通过基因芯片杂交,分析上述不同倍性水稻材料在减数分裂中基因表达的差异;结合杂种的回交选育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筛选和鉴定与杂种不育性相关的基因;同时利用抗体免疫检测和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研究种间杂种F1、双二倍体及其回交后代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和联会的情况,为解析稻属种间杂种不育性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Himawari-8/AHI红外光谱资料降水信号识别与反演初步应用研究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栽培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细胞学及分子细胞学研究
亚洲栽培稻与长雄野生稻种间杂种不育基因S44(t)的克隆
亚洲栽培稻与长雄野生稻种间杂种不育S44(t)位点的遗传机制研究
栽培稻与斑点野生稻不同基因组构成杂种的遗传、进化分析及应用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