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EPR、脉冲辐解、DCFH-DA 荧光探针等技术与方法,对大气纳米颗粒和人造纳米颗粒(NiO, ZnO, CeO2, Al2O3, TiO2, SiO2)产生的自由基和活性氧进行研究,比较不同纳米颗粒所具备的氧化性应激能力,在此结果的基础上,以A549人肺部上皮细胞为模型,使用LDH 法和ELISA法研究不同纳米颗粒产生的细胞毒性,探讨纳米颗粒对细胞转录因子、细胞因子以及炎症反应相关酶等的影响,进而研究纳米颗粒产生的ROS与其所引发的细胞毒性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评价不同纳米颗粒的毒性提供科学的评判标准。我们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纳米NiO产生的自由基信号强度最强,其次是CeO2和ZnO,而Al2O3和TiO2所产生的自由基信号最弱;不同纳米颗粒产生的荧光强度与其所产生的自由基信号强度之间的相关性非常高,纳米颗粒能够激发A549细胞产生更强的ROS,因此本次申请具备可行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云南宣威晚二叠世C1煤燃烧排放颗粒物中纳米石英、重金属元素、PAHs的细胞毒性差异及协同生物效应研究
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制备及其氧还原催化性能研究
大气中碳纳米颗粒的呼吸毒性研究
用内耗方法研究纳米金属颗粒的熔化性质
纳米颗粒和微米颗粒的团聚以及典型纳米/微米复合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