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驱油(CO2-EOR)是将CO2注入油田中,加强原油开采率的一项技术,该技术广泛用于国外原油的二次或三次开采。该技术在实现CO2掩埋的同时,又能提高原油采出率,在当前对于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我国油田地质、原油的特点,该技术在我国尚应用很少,要想在我国大力推广使用,就必须先解决:油田筛选缺少理论、最小混相压力高、沥青质沉积等技术问题。本研究以CO2-原油混合体系为研究对象,对该体系的pVT关系、相平衡行为、黏度、表面张力、MMP等进行实验和理论研究,在得到大量实验数据的同时,提出适合于该体系一系列热力学性质和传递性质的构效关系。同时,该研究还将加入合适的助驱剂,通过实验观察助驱剂对于MMP及沥青质沉积的影响,确定合适的助驱剂及操作温度、压力、CO2浓度等,并结合状态方程、溶液理论和位能函数提出适合于我国油田特色的理论模型,为我国CO2-EOR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CO2驱油(CO2 EOR-CO2 Enhanced Oil Recovery)技术是指将CO2注入油藏中,来提高原油采油率,CO2-EOR技术可以在掩埋CO2的同时提高原油产出率,一定程度缓解能源危机,是“一箭双雕”的举措。该技术的关键指标是最小混相压力(MMP- Minimum Miscibility Pressure),对于MMP的实验研究和计算研究都非常重要,它被看做是CO2-EOR 技术成败的关键。.本课题主要研究了MMP的实验测定和计算模型,设计并建立了一套高温高压界面张力测量装置,进行了模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实验,并收集了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了MMP的模型研究,根据注入气中CO2含量的不同,将MMP数据分为3类:纯CO2注入、CO2含量小于50%、CO2含量大于50%,分别回归了MMP的计算公式,取得较好结果,平均相对偏差AARD (training set) 分别为5.85 %, 4.06 % 和 6.49 %,AARD (testing set)分别为2.08 %, 2.97 % 和 5.26 %。.本课题还进行了初步的表面活性剂的相关研究,当溶液达到临界胶束浓度(CMC)时,溶液的界面张力降至最低值,因此,该参数是非常重要的物质特性参数,在CO2驱油技术中研究表面活性剂的工业应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拓扑指数—扩展距离矩阵, 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构效关系模型, 并对175种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进行了计算预测。其预测结果相关性系数R2 (training set) 为 0.9295,平均相对偏差ARD (training set) 为 8.20%, R2 (testing set) 为0.9257, ARD (testing set) 为 6.76%。.此外,本课题还进行了离子液体系列的QSPR (Quantitative Structure Property Relationship) 研究,提出了新的拓扑指数,并对离子液体的表面张力、熔点、毒性、玻璃转化温度分别进行了计算,该研究对这些物性给出可靠的预测结果。.最后,本课题设计并建立了高温高压黏度测定装置,进行了稠油黏度的实验测定。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醇胺法CO2捕集和超临界CO2驱油过程的界面性质研究
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稀溶液的热力学性质和传递性质
CO2驱油对储层的伤害机理研究
水溶性聚合物驱油剂结构与其耐盐性等溶液性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