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proposed study, we plan to establish a protocol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table lead isotopes in seawater. The current idea is based on the previous success in the sampling and analysis of dissolved lead in seawater at pmol/kg level. The technique of lead isotope analysis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will improve the knowledge relevant to the impact of anthropogenic emission on lead inventory in the ocean as well as the discrimination from different sources. The incorporation with data of hydrogrphy and other in-situ parameters will help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s of deep water circulation on anthropogenic lead.
在本申请项目中,我们拟在前期对海洋中溶解态铅含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测量铅的稳定同位素的技术流程。然后,通过测量不同地区海水中铅的稳定同位素成分,认识人类活动对海洋中溶解态铅分布格局的影响。结合现场的水文和其它参数,测量的技术和获取的数据可以用来分析不同深度的海水所记录的历史信息。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溶解态铅的稳定同位素在海洋中的剖面结构”(基金编号:41876071)的执行期间(2019-2022),课题组参加了三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热带西太平洋和热带东印度洋的共享航次。在2019年和2021年的航次中,利用X-Vane采集了整个水深的样本,在2022年的航次中,利用移动式海水痕量元素洁净采集系统采集了整个水深的样本。.在项目执行期间,课题组建立了溶解态铅同位素的分析方法,首次采用Presep® PolyChelate树脂和AG1-X8树脂对天然水中的溶解态铅进行富集和纯化,并在Neptune MC-ICP-MS测量其中的稳定铅同位素的组成。该方法极大的缩短了富集和纯化流程所需的时间,降低了流程空白,提高了前处理的效率。在方法建立过程中,我们对比并重复分析了GEOTRACES的互校样品,确保了方法的准确性。.基于前期在长江口和东海陆架采集的淡、海水剖面样本,以及在西太平洋采集的海水样本,我们测量了不同类型的水体中的溶解态铅的浓度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了不同区域溶解态铅的同位素的组成特点和主要来源,以及人类活动对太平洋深层水中溶解态铅的影响。.在课题的实施期间,课题组毕业学生两人;接收直博生一人、硕士研究生两人。基于项目的实施,目前已经发表两篇研究论文,投稿并正在评审的研究论文一篇、仍在撰写中的研究论文一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溶解态铅在近海的剖面结构
北极海域大气气溶胶中工业污染的铅稳定同位素示踪
铅、铬、镉在低温烧结陶瓷中的长期稳定化机理
生物炭中溶解性炭黑在红壤中的吸附稳定及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