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原累积病(GSD)Ia型是由于葡萄糖-6-磷酸酶(G6PC)缺陷所致的较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通过前期研究,我们从90个患儿中发现了18种突变,其中9种为未报道的新突变,包括5种错义突变,它们对酶蛋白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尚不清楚。近来发现泛素蛋白酶体通路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非溶酶体降解途径,与分子伴侣协同参与突变或错误蛋白的清除或修复,本研究拟采用质粒构建、定点诱变、酶活性测定等方法探讨G6PC新错义突变对酶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选择2种可使蛋白降解明显加速的错义突变,通过蛋白酶体抑制剂、siRNA、免疫沉淀、Western blot等技术,考察泛素蛋白酶体、分子伴侣及共分子伴侣CHIP在G6PC错义突变体蛋白降解和折叠中作用及关系;旨在加深对本病分子病理机制的认识,探索G6PC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今后开发新的疗法提供思路,更为研究真核细胞内突变蛋白的折叠和降解等现象提供启迪。
糖原累积病Ia型是由于葡萄糖-6-磷酸酶(G6PC)缺陷所致的糖原代谢障碍疾病。本研究明确了187例糖原累积病Ia患者基因突变谱,针对以往发现的8种新错义突变以及1种已报道的错义突变,采用质粒构建、酶活性测定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探讨G6PC新错义突变对酶活性、稳定性的影响及降解机制;选择可使突变蛋白降解加速的G266D突变,通过蛋白酶体抑制剂、siRNA、免疫沉淀、western blot等技术,探讨泛素蛋白酶体、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70/90(HSP70/90)和热休克蛋白70羧基末端相互作用蛋白(CHIP)在G6PC错义突变体蛋白降解和折叠中作用及关系。研究发现螺旋区6种错义突变(L225P,G266D, G272W,A274V, S326P,A331E)和非螺旋区2的L173P错义突变可使G6PC活性显著下降,而非螺旋区3的错义突变(L235P,T255P)则使酶蛋白留有10%活性,证实这9种错义突变均为致病突变,且跨膜区结构的完整性对酶活性至关重要。发现6种跨膜螺旋区错义突变和非螺旋区2突变(L173P)蛋白的表达量均较野生型降低,提示这7种突变对蛋白稳定性影响大,而非螺旋区突变(L235P、T255P)对蛋白稳定性影响小。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作用后G266D突变体蛋白表达量增加,而溶酶体抑制剂E64作用后蛋白表达量并未增加,G266D突变质粒与HA-泛素质粒共转染后发现突变体蛋白存在多泛素化现象,提示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参与了G266D错义蛋白的降解。免疫沉淀显示G266D突变体蛋白与Hsp70、Hsp90以及CHIP结合,提示分子伴侣参与了突变体蛋白的正确折叠与重构。G266D突变体蛋白在CHIP沉默后的表达量增多,而在CHIP过表达后的表达量减少提示CHIP可能作为分子伴侣和蛋白酶体的桥梁参与了突变体蛋白的降解。通过上述研究,我们认为G6PC错义突变蛋白经泛素-蛋白酶体通路降解,分子伴侣的参与促进突变体蛋白的正确折叠,CHIP作为分子伴侣和泛素-蛋白酶体的通路的中间桥梁促进突变体蛋白的降解。本研究加深了对本病分子病理机制的认识,探索了G6PC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今后开发新的疗法提供思路,更为研究真核细胞内突变蛋白的折叠和降解等现象提供启迪。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ETFDH基因新错义突变的病理功能研究
钙调神经磷酸酶的基因突变及其结构功能的研究
氟西汀下调葡萄糖-6-磷酸酶表达致肝脏脂代谢异常机制研究
C5aR1基因新的错义突变与冠心病的关联分析及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