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作用方式和影响过程极其复杂,仅从模拟机理角度很难剥离出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本项目借鉴国际生态研究的前沿成果,试图从长时间序列上找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影响特点和过程,基于遥感、GIS和地面监测数据,针对研究区网格化空间,从长时间序列上评价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研究每个网格的变化规律和强度,并且划分等级和进行分区。基于此,果洛藏族自治州环境管理和生态评价工作更能充分反映该地区生态历史背景特征,从而更加客观、合理评价区域生态发展和进行生态规划。同时利用长时间序列的气候变量,剥离自然因素的作用,进而研究人口密度、GDP等表征人类活动强度指标和生态系统之间长时期作用的特点和关系,针对性的开展生态预警及防护体系的研究和建立工作,及时掌握果洛州的生态安全现状和变化趋势,并对生态系统的演化趋势进行预测评价,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本项目借鉴国际生态研究的前沿成果,试图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找到生态系统在人为干扰下变化的特点和过程,生态系统发育和演变的规律性,以及系统的逆向发展与环境退化相伴随,必然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如何减少这种逆向进化,加强正向进化、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系统,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加以解决。本研究以多时相遥感影像、野外实际调查状况等作为主要数据源,并把统计数据、社会数据及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图件作为辅助数据。以此为基础,掌握果洛藏族自治州生态格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化趋势,完成果洛藏族自治州生态系统综合评价;以便采取有利生态系统保护管理的决策和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黄河源头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海拔最高、单一民族成份比例最高的自治州。本项目以野外调查和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土地覆盖格局的变化,对研究区土地覆盖格局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探讨导致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成果(一)分析了果洛藏族自治州土地覆盖格局的变化:研究表明果洛藏族自治州主要是以莎草、禾草、灌木灌丛等类型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各种草地类型连接度较高。土地覆盖类型斑块密度变化差异明显;占据优势的草地生态系统30 年来遭受不同程度破坏,果洛州的气候呈暖干化趋势,区域土地覆盖类型空间结构变化明显;高寒环境和气候演化趋势对土地覆盖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二)进行了研究区居民点和寺庙空间分布对长时间序列土地覆盖变化的影响的分析。应用构建的方法体系和模型,空间取样分析藏族寺庙周围不同半径区域内土地覆盖变化时空特征。实证研究果洛藏族自治州近30年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和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特点,(三)本项目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研究了果洛藏族自治州沿黄河廊道景观空间格局的镶嵌,分析了黄河两岸景观廊道的变化,并选用生态适宜性指标进行生态评价,分析了果洛藏族自治州六个县的生态环境适宜性。研究表明:果洛州主要是以草地、灌木灌丛等类型为主的资源景观,各种草地景观连接度较高。廊道效应在距离黄河10 km 内作用明显,影响区域景观格局的驱动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方面。研究结果对于果洛藏族自治州乃至黄河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指导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吉林四平、榆树台地电场与长春台地磁场、分量应变的变化分析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量化辨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人类活动影响气温年循环变化的检测归因研究
荒漠区林草生态资产与人类活动影响机制研究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黄土高原全新世生态环境变化与土壤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