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通可达性的城市有轨电车沿线区域土地利用与空间形态量化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578282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2.00
负责人:钱才云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蒋伶,周扬,Patrick Michael Condon,朱丽,严铮,朱惠宇,卞铭尧,刘旭
关键词:
交通可达性有轨电车交通土地利用GIS技术空间形态
结项摘要

The streetcar transit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s springing up in our country, it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urban transit leve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cities. In order to realize intensive land and space development and residents' low carbon travel, it is full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at exploring the space form corresponding to the streetcar traffic mode through the quantitative study of land use and spatial form. In this project, we do some researches on typical streetcar c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select samples to build urban traffic spatial information database, set up the traffic accessibility measure combination function model, and do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raffic accessibility by using GIS technology. On this basis, set up the accessibi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ased on land and space information, and then use this system to evaluate the accessibility of land use.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land use and spatial development to adjust the space layout, land mixed-use degree, plot ratio and other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Redo the accessibility evaluation by using the function model and GIS technology to do adjustment and correction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then protocol reasonable land characteristic index and spatial form mode. Furthermore, summarize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and design methods used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to form design guidelines, and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in the land layout, land mixed degree and development intensity of space form corresponding to the streetcar transit mode.

有轨电车交通规划建设正在我国兴起,它是城市交通层级化与发展低碳城市的重要部分。为实现城市土地与空间集约发展、居民低碳出行,针对沿线土地利用与空间形态进行量化研究,探求与有轨电车交通相适应的空间形态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对国内外有轨电车交通典型城市进行调研,选取样本建立城市交通空间信息数据库,构建交通可达性度量组合函数模型,利用GIS技术进行交通可达性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土地、空间信息的可达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可达性进行评价;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土地利用与空间发展优化策略,对空间布局、用地混合度、容积率等量化指标进行调整,再利用函数模型与GIS技术进行可达性评价与多次调整、修正,拟定合理的用地特征指标、空间形态模式。进而,对研究过程中优化策略与设计方法进行系统归纳,形成设计导则;总结与有轨电车交通相适应的空间形态模式在用地布局、混合度和开发强度等量化指标方面的特征和规律。

项目摘要

有轨电车交通规划建设正在我国兴起,它是城市交通层级化与发展低碳城市的重要部分。为实现城市土地与空间集约发展、居民低碳出行,针对沿线土地利用与空间形态进行量化研究,探求与有轨电车交通相适应的空间形态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对国内外有轨电车交通典型城市进行调研,选取样本建立城市交通空间信息数据库,构建交通可达性度量组合函数模型,利用GIS技术进行交通可达性量化分析。剖析道路网建设特征,沿线及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各可达圈层分布特征,总结有轨电车沿线城市建设特征。借助POI数据、城市人口热力等方法研究有轨电车沿线社会行为特征,结合城市建设特征探求有轨电车建设对沿线城市空间的影响这一关键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基于步行可达性模拟分析提出适宜的道路网指标建议值,总结了有轨电车沿线高可达的道路网优化发展模式建议。道路网优化发展模式:基于出行模拟,提出合理的街区尺度应当总体控制在边长100m-200m,部分地区可控制在250m左右,对应道路网密度应当大于10km/km²,部分地区可控制在8km/km²。在这一道路指标环境下更利于道路空间的低碳可达,进而引导慢行出行行为的产生。.基于问卷调研分析了各类型有轨电车乘客个人要素与出行需求,综合有轨电车对城市建设的影响特征,分析发现人们步行至有轨电车站点的心理距离阈值为686m,研究发现有轨电车站点对沿线用地的有效影响范围圈层约为7.5min。对此范围内的用地布局和开发强度进行优化可以更有效的引导沿线乘客选择有轨电车出行,提出了各类型有轨电车沿线高可达的土地利用优化发展模式。.在土地利用优化方面,提倡有轨电车建设应当整体系统均衡,注重核心站点圈层控制,总体沿线站点互补的理念。其中:补充型有轨电车交通——宜结合地铁站点进行联合开发,不提倡围绕独立有轨电车站点单独开发;接驳型有轨电车交通——除接驳站外,提倡建立以商业主导型站点为中心的商业核心区进行开发;骨干交通型有轨电车交通——提倡围绕区域中心型与商业主导型站点建立商业核心区,鼓励建立核心站点单元开发模式。针对骨干交通型有轨电车,提倡建立核心有轨电车站点单元,为有轨电车站点提供人口潜力基础,强化站点单元优势,提高有轨电车的使用效能。进而,总结梳理各种类型有轨电车沿线适宜的区域空间形态模式。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3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4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DOI:10.11918/j.issn.0367-6234.201804030
发表时间:2019
5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20

钱才云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步行可达性模型与空间连续性模型的山地城市步行空间形态定量化评价方法研究

批准号:51708398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米晓燕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城市交通结构与土地利用形态的组合优化研究

批准号:50808174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杨励雅
学科分类:E08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交通驱动城市混合土地利用形态演化机理与发展预测研究

批准号:51778510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钟鸣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6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城市公共空间格局与城市形态的关系模式及其量化评价体系研究

批准号:51408122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徐宁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