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调控南亚热带森林土壤碳固持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771278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3.00
负责人:刘占锋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周丽霞,李元,蔡锡安,周清秋,贺凌峰,况露辉
关键词:
耦合机制南亚热带森林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土壤碳循环全球变化
结项摘要

Plant functional trait, microbial decomposer, SOM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ediating soil carbon turnover. However, the viewpoint of "SOM chemistry determining its persistence and stability" dominated the related research area. Our mechanism understanding about how plant-soil-microbe interaction mediates SOM persistence is limited, which greatly decrease our capability of predicting the response of SOM stability to future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thermoclines created by elevational gradient provide a natural experimental platform, which allow us to address the above issues. Based on elevational gradient and field manuputative experiment, this project aimed to examine the variation of plant leaf functional trait,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OM chemistry along elevational gradient in south subtropical forests, estimate its relative contribution and context dependability in mediating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determine the major driving forces. Finally, our findings are expected to reveal the underling mechanism of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south subtropical forests, which will greatly improve our mechanism understanding and prediction capability about how soil carbon cycling in south subtropical forests responds to future climate change.

植物功能性状、微生物分解者、有机质化学结构、环境因子在驱动土壤碳周转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组成决定其稳定性的观点一直主导着学术界。关于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微生物分解者、有机质化学结构、环境因子如何一起调控土壤有机质的稳定性我们还缺乏机理性的认识,这大大限制了我们对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碳循环的预测能力。由海拔所产生的温度梯度为研究土壤有机碳周转的调控机制及其环境依赖性提供了天然实验平台。本项目拟以我国南亚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借助海拔这一自然环境梯度,研究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有机质化学结构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解析植物-土壤-微生物的功能耦合调控土壤碳固持的相对贡献及其环境依赖性,确定土壤碳固持的关键驱动因子,进而揭示南亚热带森林土壤碳固持的生态学机制。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响应未来气候变化机理性理解和预测能力。

项目摘要

植物功能性状、微生物分解者、有机质化学结构、环境因子在驱动土壤碳周转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组成决定其稳定性的观点一直主导着学术界。关于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微生物分解者、有机质化学结构、环境因子如何一起调控土壤有机质的稳定性我们还缺乏机理性的认识,这大大限制了我们对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碳循环的预测能力。由海拔所产生的温度梯度为研究土壤有机碳周转的调控机制及其环境依赖性提供了天然实验平台。本项目以我国南亚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借助海拔这一自然环境梯度,研究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有机质化学结构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解析植物-土壤-微生物的功能耦合调控土壤碳固持的相对贡献及其环境依赖性,确定土壤碳固持的关键驱动因子,进而揭示南亚热带森林土壤碳固持的生态学机制。项目实施四年来,依照研究计划开展了相关研究内容,获得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完成了预期成果目标。研究发现:(1)相对于人工纯林,乡土树种混交可以显著加速热带海岸台地土壤生物多样性的恢复;(2)持续磷添加显著降低了微生物残体的积累及其对土壤有机碳库的贡献;(3)土壤微生物残体含量及其对土壤有机碳库的贡献的海拔梯度变异受气候和土壤因素的共同调控;(4)南亚热带森林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主要受到土壤磷,尤其是植物可利用的有效磷的调控;(5)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养分限制是驱动土壤有机碳稳定性与微生物特性生态关联的重要因素。本项目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响应未来气候变化机理性理解和预测能力。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2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3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4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5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上海城乡梯度森林土壤碳固持机制研究

批准号:31770746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康宏樟
学科分类:C1612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亚热带-温带过渡区森林土壤有机碳固持机制及其微环境制约

批准号:31470623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孙建新
学科分类:C1606
资助金额:9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南亚热带森林土壤碳积累过程及其关键驱动机制研究

批准号:40730102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周国逸
学科分类:D0716
资助金额:165.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4

碳输入变化对南亚热带主要森林土壤碳沉积及过程的影响

批准号:31070439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刘菊秀
学科分类:C0308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