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典型多年冻土区与季节冻土区蒸散发对比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105004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谷良雷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姚济敏,高洪春,荀学义,徐丽娇
关键词:
冻融过程实际蒸散发差异参考作物蒸散发涡动相关法。
结项摘要

依托中国科学院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以那曲布交观测场和安多观测场(岛状多年冻土周围的季节冻土区)为典型季节冻土区代表,以可可西里索南达杰观测场和唐古拉垭口观测场为典型多年冻土区代表,利用涡动相关观测系统和边界层气象塔站获取长期连续的实测资料,通过微气象学法和修订的Penman-Monteith法确定4个研究站点的实际蒸散发和参考作物蒸散发,分析各观测场地蒸散发和土壤水热特征的季节变化,对比多年冻土区和季节冻土区上的蒸散发过程差异及影响因子,模拟季节冻土区和多年冻土区蒸散发的季节性变化过程,探讨多年冻土区和季节冻土区冻、融过程造成的蒸散发特征差异及相关机理。本研究希望在完善大气-冻土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提高陆面模式对冻土区上的水量收支定量描述精度方面有所贡献。

项目摘要

青藏高原季节冻土区与多年冻土区蒸散发特征对比研究对高原陆面过程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目以那曲BJ站和安多站为季节冻土区的代表,以唐古拉站和NEWD66站为多年冻土区的代表,开展了涡动通量和梯度气象要素的长期观测,分析了季节冻土区与多年冻土区小气候特征和地表反照率的季节变化,对比了季节冻土区与多年冻土区地表能量收支状况和能量闭合率,揭示了冻土冻、融过程和季风对季节冻土与多年冻土地表能量收支的影响程度和差异,为冻土、气候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参照依据;同时研究了季节冻土区与多年冻土区蒸散发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 . 通过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监测数据。在分析观测资料的基础上,获取了青藏高原季节冻土区与多年冻土区小气候特征、地表反照率、地表可利用能量、湍能通量、实际蒸散发ETa、参考作物蒸散发ET0及作物系数Kc的差异,影响因素的差异,以及能量闭合率和Bowen比状况。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DOI:10.14067/j.cnki.1673-923x.2018.02.019
发表时间:2018
3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DOI:10.3724/ SP.J.1123.2019.04013
发表时间:2019
4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20
5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DOI:10.3964/j.issn.1000-0593(2022)09-2956-07
发表时间:2022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与季节冻土区地表能量收支对比研究

批准号:40705006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姚济敏
学科分类:D0505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青藏高原季节冻土区和多年冻土区地表能量收支和蒸散发时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比研究

批准号:41575012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谷良雷
学科分类:D0505
资助金额:8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青藏高原典型多年冻土区地气水热交换过程研究

批准号:40830533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赵林
学科分类:D0106
资助金额:18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4

青藏高原典型多年冻土区活动层水热特征及其模拟研究

批准号:41601078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胡国杰
学科分类:D0106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