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颌下腺移植,以颌下腺分泌的"唾液"代替泪液,已经成为治疗重症角结膜干燥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手术3个月后部分患者出现机会性"泪溢",需行二次手术加以调整。本课题研究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 BTXA)对移植腺体分泌的影响,以期解决颌下腺移植成功后部分患者泪溢的问题。课题拟以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制作家兔颌下腺移植远期动物模型,在移植颌下腺内注射BTXA。通过观察分泌量的变化探讨BTXA治疗移植颌下腺过量分泌的效果,通过观察腺体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神经末梢和神经突触活性变化、SNAP-25和M受体各亚型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腺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来进一步探讨BTXA调控移植颌下腺分泌的机制。本课题为移植颌下腺术后出现的泪溢探索非手术治疗的新途径,也为深入了解调控颌下腺分泌的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自体颌下腺移植,以颌下腺分泌的"唾液"代替泪液,已经成为治疗重症角结膜干燥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手术3 个月后部分患者出现机会性"泪溢",需行二次手术加以调整。本课题研究A 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 BTXA)对移植腺体分泌的影响,以期解决颌下腺移植成功后部分患者泪溢的问题。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一, BTXA抑制家兔正常颌下腺分泌的实验研究;二,BTXA抑制家兔移植颌下腺分泌的实验研究。第一部分研究发现,家兔颌下腺注射5U BTXA后1周、2周、4周和12周时,静息状态下颌下腺分泌分别减少63%、70%、54%和38%,进食状态下分别减少69%、70%、68%和41%,而腺体重量无明显变化。注射BTXA后1周、2周时,腺泡细胞萎缩,腺泡内低电子密度的分泌颗粒分泌受阻、聚集并融合变大,出现较多凋亡细胞,并且M3受体和水通道蛋白AQP5表达降低,AQP5分布的位置转向腺泡细胞胞浆中,注射后4周时开始恢复,到注射后12周时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这些变化可能都与注射BTXA后腺体分泌减少有关。第二部分研究,首先建立家兔改良颌下腺移植动物模型,解决传统颌下腺移植后容易出现导管堵塞的问题。研究发现,改良颌下腺移植成功3个月后注射BTXA,注射后2周和1个月时移植腺体的分泌量分别减少73.3%和62.9%,注射后3月时移植腺体的分泌量基本恢复,到6月时已完全恢复至对照水平。研究发现家兔颌下腺移植3个月后,颌下腺腺泡数目减少,排列疏松,导管增多,间质内纤维结缔组织增多。BTXA注射后1-2周,颌下腺腺泡数目进一步减少,体积缩小,排列紧密,导管数目明显增多。BTXA注射后1个月,腺泡数目有所恢复。注射BTXA后6个月,腺泡细胞结构完全恢复。研究发现,注射BTXA后2周,腺体中SNAP-25,M1、M3受体表达降低,AQP5表达降低,AQP5向胞浆内的转位增加。注射后1个月时开始恢复,3个月时恢复至对照接近水平,6个月时完全恢复。结论:A型肉毒毒素能够明显地抑制家兔正常颌下腺和移植颌下腺的分泌,作用约持续3个月。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多模态超声特征和临床病理对照研究
倒装SRAM 型FPGA 单粒子效应防护设计验证
线粒体自噬在A型肉毒毒素抑制颌下腺分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A型肉毒毒素诱导大鼠颌下腺细胞自噬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A型肉毒毒素对大鼠涎腺分泌功影响机制的研究
紧密连接在家兔自体颌下腺移植远期腺体分泌增多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