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是鱼类繁衍的关键,水电开发引起的自然水文规律和地貌特征等的改变使鱼类繁殖栖息地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如何评价水电开发对鱼类繁殖栖息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以雅砻江流域细鳞裂腹鱼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及半自然人工渠道、野外自然溪流模拟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以目标鱼类在不同生境因子(地形、底质、流速、水温、含沙量等)条件下的响应(繁殖力与成熟、产卵、孵化,即亲鱼血清性类固醇激素含量、亲鱼性腺发育、个体绝对繁殖力与相对繁殖力、产卵交配行为、胚胎发育、受精率、孵化率等的变化)为主要的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和数学方法建立鱼类繁殖的不同阶段(亲鱼自然繁殖前的成熟与栖息、亲鱼产卵交配、受精卵的散播与孵化)对单因子的选择适宜度曲线。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栖息地模型,围绕二滩库区不同运行模式,通过生境适宜度指数(HSI)评价细鳞裂腹鱼繁殖生境适宜性,为雅砻江水利水电运行调度提供基础。
繁殖是鱼类繁衍的关键,水电开发引起的自然水文规律和地貌特征等的改变使鱼类繁殖栖息地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如何评价水电开发对鱼类繁殖栖息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以雅砻江流域细鳞裂腹鱼为研究对象,研究目标鱼类对不同生境因子的响应。. 流速对细鳞裂腹鱼亲鱼性腺发育和血清性类固醇激素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0.32m/s和0.62 m/s的流水刺激亲鱼性腺发育到第Ⅳ期末,血清中E2 (雌二醇)和T(睾酮)水平都显著高于静水组。在流速渐变的半自然河道中,当细鳞裂腹鱼亲鱼能自由选择求偶与交配行为的流速段时,细鳞裂腹鱼亲鱼倾向于选择在高速水流(0.6-0.8m/s)中产卵交配,在高速段产卵交配的比例与静水段与中速段的差异显著(P < 0. 05)。而当亲鱼分别限定在静水段、中速区和高速区时,各流速区段内亲鱼的交配次数和产卵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在半自然河道中,研究细鳞裂腹鱼亲鱼产卵交配对底质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在高流速(0.6m/s)和静水条件下,细鳞裂腹鱼亲鱼对于中砾石和小砾石底质具有明显的偏好性。水深和光照对细鳞裂腹鱼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细鳞裂腹鱼受精卵孵化最适水深范围为25~40 cm,最适光照强度范围为300 ~600 lux。. 另外,在自制的密封鱼类游泳实验装置中研究了齐口裂腹鱼在四种温度(15℃, 19℃, 23℃, 27℃)下的游泳行为,以及齐口裂腹鱼疲劳后20d和40d的游泳特性恢复状况,和史氏鲟和鳙鱼幼鱼的游泳行为,并用数学方法进行了游泳能力的评价。研究开发了基于拉格朗日视角的个体模型与基于欧拉视角的CFD模型结合形成欧拉朗格朗日刺激方法(ELAM),基于这种方法开发了一种竖缝式鱼道内鱼的轨迹的建模新方法。. 上述研究成果为细鳞裂腹鱼自然繁殖的生态学保护和雅砻江水利水电运行调度提供基础,丰富了鱼道建设中涉及的鱼类生理学基础资料,对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强震作用下铁路隧道横通道交叉结构抗震措施研究
住区生物滞留设施土壤生境与种植策略研究
考虑损伤影响的混凝土层裂试验与数值模拟
我国煤矿顶板运动型矿震及诱发灾害分类、预测与防控
基于鱼类生境评价的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健康影响研究
水电开发对雅砻江鱼类栖息地生境适宜度影响与评价
短须裂腹鱼的产卵行为和繁殖策略研究
摄食、运动疲劳和运动训练对裂腹鱼游泳特性影响研究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