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以华北陆台北缘的内蒙中部地区为典型地区,研究了流体-岩石的相互作用和流体和温压之间的关系。确定了麻粒岩相变质流体以CO2为主,含有少量H2O、CH4、CO、H2S、N2等,并具有高密度、低氧逸度、强还原弱氧化、低水活度、弱酸性的物理化学性质。水活度与变质温度和压力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水活度与变质相转变的重要因素。由角闪岩相到麻粒岩相,水活度逐渐降低,而由麻粒岩相到角闪岩相的退变过程,水活度逐渐增高。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表明,在T≥790℃黑云母转变为紫苏辉石,并出现部分熔体,表明熔体吸收了原岩中的水,并产生干化的条件,导致紫苏辉石的产生和麻粒岩的形成。这是角闪岩相到麻粒岩相转变过程和麻粒岩形成的一种重要机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粉末冶金铝合金烧结致密化过程
木薯ETR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巴东组泥岩水作用的特征强度及其能量演化规律研究
冀东地区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与TTG质岩石成因研究
广西十万大山地区麻粒岩相变质过程的流体演化研究
麻粒岩相糜棱岩与下地壳岩石韧性变形机制的研究
藏南卡达榴辉岩相、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及其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