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达尔文称为最奇妙植物之一的捕蝇草为研究对象,探索植物应激运动的微观力学机制。捕蝇草既无神经也无肌肉,却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快速闭合反应,是研究植物快速运动的理想体系。针对以往研究或仅侧重于宏观形态变化或停留于液压/动作电位变化假设的局限性,本研究在实验中发现了死体(刺激感应毛无效)也存在双稳态,并采用表面张力/残余应变构建模型,为揭示活体(刺激感应毛有效)的闭合机理提供坚实的基础;并将对活体进行宏观力学、微观力学、电化学等实验。利用实时监控观测宏观变形机制,电镜等表征手段观察微观结构,液氮法快速冷却技术研究其刺激滞后规律,荧光跟踪法观测微流体运动,电刺激法测内部电荷移动以寻找电学和力学耦合关系,将结合微观力学和流体力学,构建相应模型揭示捕蝇草捕食时的触发机制、快速闭合机制及异常的滞后闭合机理。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开发新型智能仿生材料,亦具有十分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通过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培育捕蝇草,利用显微结构分析技术研究其叶片及各器官功能,采用刺激感应毛、刺激中脉以及侧面触碰式触发方式探索捕蝇草闭合方式,模拟其生长与快速闭合,提出了叶片与中脉相互耦合引发的新的捕蝇草闭合机制,并根据模型设计和制备仿捕蝇草装置。捕蝇草叶片经过数次闭合—打开—再闭合—再打开或者脱水等其他生物物理原因可以导致刺激感应毛无效,针对这种类型的叶片加载外力,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发现其依然存在快速闭合这一现象,并发现捕蝇草的部分叶片中还存在双稳态效应。受此启发,我们系统性地研究了双稳态(马鞍形)板壳结构的力学原理,结合Fӧppl-von Kármán弹性理论方程组和变分法原理,提出并建立了一个全面的、三维的、无自接触的螺旋弹性结构理论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基于几何非线性,讨论了双稳态的几何和力学条件:两个关键性的无量纲参数,并通过边界效应计算可知更趋于哪种稳定态。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双层同种弹性材料在不同预应变下自组装结构变形行为。计算中发现还有螺旋双稳态形态,螺旋双稳态与螺旋单稳态间相互转化可以通过几何参数变化实现,并用实验证明该理论在尺度上无限制,微结构同样具有适用性。在变半径和变宽度螺旋中,以海钉螺表面形态为模拟对象,获得仿海钉螺表面形态,并从实验和理论共同验证和预测了细螺旋弹性带手性变换过程。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近红外光响应液晶弹性体
多孔夹芯层组合方式对夹层板隔声特性影响研究
江苏中部潮滩长期演变规律及其受米草生长影响
辽宁东部晚古生代本溪组煤系地层鳞木的发现及其意义
沥青炭填充提高SnO_2/还原氧化石墨烯负极材料Coulomb效率及储钠性能
基于捕蝇草膨压-快速屈曲运动机制的仿生柔性叶片驱动器研究
基于猪笼草超滑功能的昆虫捕集滑板仿生研究
牙釉质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质的关系及仿生材料设计
天然生物材料的多尺度力学与仿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