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薄储层核测井方法原理研究》于1993年1月正式立题,1995年12月结束,研究成果包括;(1)自然伽马能谱、补偿密度、补偿中子等探测井薄层响应;(2)提高各各类核测井分辨率的反演方法;(3)常与核测井配合使用的电测井方法的正演和反演;(4)多种测井资料综合处理提高分辨率和评价薄储层的方法;(5)将研究成果编写为可在微机或工作站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6)处理了大港和大庆油田的实际测井资料,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通过对薄地层各为在射线场的研究,从物理基础上发现了现有测量系统的不合理之处,为设计新仪器和新的解释方法提供了依据,根据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资料和成果,编写了7篇论文和一部专著,其中4篇已正式发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Image super-resolution based on sparse coding with multi-class dictionaries
Phosphorus-Induced Lipid Class Alteration Revealed by Lipidomic and Transcriptomic Profiling in Oleaginous Microalga Nannochloropsis sp. PJ12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bionics flapping wing
陆相油气储层评价中遗迹组构应用研究
陆相湖盆页岩油储层形成演化过程与成因机制
陆相含煤岩系米氏旋回及其与煤储层特性的耦合机理
陆相页岩储层岩石组构和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含气性的控制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