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欧美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第十号染色体Chr10q23.33 区域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高加索人2型糖尿病存在显著关联,随后在包括中国人群在内的亚洲人群中得到部分证实,但并非完全一致,而且至今对该区域尚未进行精细作图(fine-mapping)以明确潜在致病位点及生物学功能。此外,这一基因区域SNPs频率在中国人群与高加索人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本课题拟采用两阶段分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第一阶段筛选与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易感性显著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在第二阶段病例对照研究中进行验证,同时分析该区域联合基因型与肥胖、胰岛素抵抗指数等表型之间的关系,以确定该区域2型糖尿病致病SNPs位点,探讨易感SNPs位点之间以及与相关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易感SNPs的生物学功能。
本研究采用“精细作图”策略和两阶段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925例2型糖尿病病例和3281例对照为研究对象,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系统探讨了染色体10q23.33区域IDE-KIF11-HHEX 位点遗传变异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IDE-KIF11-HHEX区域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危险性显著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rs7923837是此区域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效应最强的位点,SNP rs1111875是此区域另一对2型糖尿病发病危险具有相对独立效应的位点,两位点的联合作用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发病危险。.本研究还结合国际最新2型糖尿病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结果进行了拓展研究,采用两阶段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在相对较大的中国汉族人群中(合计6206例),首次系统地对目前国际上GWAS报道的2型糖尿病的相关SNPs进行系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位于34个基因区域的45个SNPs中,7个基因的12个SNPs与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易感性显著相关,分别为CDKAL1基因区域的rs7756992、 rs6931514、 rs4712524、rs4712523,VEGFA基因区域的rs9472138,SLC30A8基因区域的rs13266634,CDKN2A/2B基因区域的rs10811661,KCNQ1基因区域的rs2237897、rs2237892、rs2237895,CENTD2基因区域的rs1552224,FTO基因区域的rs8050136。.本研究发现,基因-基因、基因-环境对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具有联合效应。携带12个及以上危险等位基因数的个体较携带0-5个危险等位基因数的个体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68%;加上环境因素(超重/肥胖),携带1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的个体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携带0-7个危险因素的个体的8.32倍。.研究发现运用遗传信息可增加对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预测能力。8个基因的9个SNPs加权遗传分值预测2型糖尿病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为0.60 (95%CI: 0.58-0.62);临床特征年龄和BMI的AUC为0.76 (95%CI: 0.74-0.77),加上遗传信息后AUC增加到0.78 (95%CI: 0.77-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1)。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with Ag2CO3/Bi2O2CO3 photocatalyst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Empagliflozin, a sodium glucose cotransporter-2 inhibitor, ameliorates peritoneal fibrosis via suppressing TGF-β/Smad signaling
An alternative conformation of human TrpRS suggests a role of zinc in activating non-enzymatic function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染色体3q13和5p13区域遗传变异与胃癌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染色体12p13区域遗传变异与缺血性卒中易感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X染色体遗传变异与Graves'病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染色体3q28区域遗传变异与膀胱癌易感性及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