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针对湿地保护与生态农业系统构建这一难点问题,以洞庭湖区为例,研究湿地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矛盾,运用小波方法分析其周期变化规律,获得湿地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相互影响的参数;系统设计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统计与回归分析方法构建模型,测算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的农业生产承载力;运用三维结构分析湿地生态农业建设系统工程;遵循生态学、经济学理论和多目标优化规划原理,运用生态经济学规律和双赢对策及系统科学方法分析基于湿地保护的生态农业模式和主要技术;从系统规划、产业运作、环境保护、安全保障、组织协调、政府引导等角度研究基于湿地保护的生态农业管理。在此基础上探讨基于湿地保护的生态农业运行机制。本项目研究成果将为政府促进湿地生态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决策,并为湖区乃至全国的农业生产提供指导方案。因此,本项目具有理论深化和实际应用价值。
根据课题申报书所设计的目标与任务,项目研究以洞庭湖湿地为调研区域,针对湿地保护与生态农业体系及其运行机制这一主题,课题组对湿地保护与现代农业发展矛盾、洞庭湖湿地生态农业发展的条件、生态农业设计与发展模式、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及价值评估方法、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和投入产出利益诱导机制、湿地生态环境对生态农业的影响、湿地生态农业技术扩散模式、农户的生态环境意识和区域生态足迹变化、基于三维视角的湿地生态农业系统工程建设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项目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通过洞庭湖湿地调研,运用矛盾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分析了湿地保护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4对矛盾,并从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生产要素理论和矛盾学说等方面进行解析,提出了应对措施。(2) 依据环洞庭湖区耕地面积、农业生产总值、农业人口等统计数据和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计算了湿地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并采用wackernagel和均衡因子法计算岳阳市2000-2007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研究结论表明,岳阳市2000-2007年生态足迹需求远远超过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逐年呈上升趋势,总体处于不可持续状态。(3)从湿地生物种群、气候、水文环境、水质变化、血吸虫分布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入手,运用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的三维理论,分析了湿地生态农业系统工程建设。(4)在对洞庭湖生态资源和农户生产经营状况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生态系统结构进行定性设计,对生态农业系统功能进行定量分析,提出了适合洞庭湖湿地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5)将生态农业技术的社区扩散分为技术示范与选择,技术模仿两个阶段,分析了政府主导下生态农业技术乡村扩散过程,模拟了生态农业技术的乡村扩散曲线,从而提出了促进生态农业技术扩散的措施。(6)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费用法、旅行费用法、碳税法等基本方法,测算出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总价值为287.67×108元/年(未考虑选择价值和非使用价值)。(7)以洞庭湖区为例,在分析生态补偿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从生态补偿的标准、补偿的主客体、补偿期限、补偿方式4个方面分析了湿地生态补偿与运行机制。(8)在分析我国生态农业投入产出现状的基础上,从资金、劳动、技术和信息等投入诱导和价格利益、规模经济、超额利润等产出诱导两个方面,分析了生态农业投入产出的经济利益诱导机制及其有效运行。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适用于带中段并联电抗器的电缆线路的参数识别纵联保护新原理
多媒体网络舆情危机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不同湿地植物配置对扑草净的吸收和去除效果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 —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森林景观的斑块耦合网络模型研究- - - - 以环洞庭湖区为例
湿地防洪功能评价方法研究--以洞庭湖为例
洞庭湖区双退垸植被群落演替及其驱动机制研究—以青山湖垸为例
我国湖区血吸虫病消除途径的研究 ——以鄱阳湖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