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季风交汇区和干旱半干旱交接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全球变化十分敏感。本项目以共和盆地达连海干湖为研究对象,建立湖泊沉积和地层序列之间的地层学联系,重建达连海沉积序列记录的古环境演化历史和重大气候事件序列;运用孢粉学方法,在研究现代表土和地层剖面孢粉的基础上,重建共和盆地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化历史,分析共和盆地全新世以来发生的气候事件,建立重大气候事件的时间范围以及气候特征,探索这些古气候事件在共和盆地的响应,分析不同沉积记录的重大气候事件的异同及其可能的原因,探讨该区全新世重大气候事件发生的机制,并通过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对比,揭示全新世气候变化在共和盆地的区域响应特征。
本项目对达连海湖泊流域进行了植被调查及表土花粉分析,结果显示花粉沉积来源于整个流域植被,花粉组合可反映出该区植被的总体特征,不同群落间的花粉组合差异比较明显,蒿属花粉具有超代表性,禾本科表现为低代表性, 蒿/藜比具有区域植被生态特点与气候指示意义,不同的植被区域A/C变化明显,花粉分布的主控因素是风力作用;通过分层聚类分析(HCA)和冗余排序(RDA)方法,分析了花粉和植被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认为花粉与植被环境之间的相关性良好,大多数草本和灌丛植被花粉具有较好的植被指示性,湿度和温度是影响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利用花粉- 气候响应面定量重建古气候方法,建立趋势面模型,结合剖面地层年代学及剖面孢粉样品数据,重建了6 700 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历史,经历了6 700~6 300 a B. P. , 6 300~5 000 a B. P. , 5 000~4 100 a B. P. , 4 100~3 100 a B. P. , 3 100~2 500 a B. P. , 2 500~7 00 a B. P. , 7 00 ~0 a B.P七个干湿冷暖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内有冷暖波动及降温和升温事件。较为明显的有6 400 a B. P. 左右,5 400-5 200 a B. P. 之间,4 500-4 200 a B. P之间, 3 600-3 800 B. P.之间,2 750~2500 a B. P之间和1400~1800a B. P之间共6次降温事件,其中3 600-3 800 B. P.之间降温事件是6 700 年来的最为寒冷、时间较长的一次降温过程,6 400 a B. P. 左右的降温次之。无论亚洲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到达共和盆地与否,相对于全新世而言,共和盆地总体上是在全新世增温的背景条件下,逐步萎缩的。共和盆地全新世该时段植物群生态类型的演化所反映的古环境与高原其他地区、我国东部地区环境的演化趋势有着相似性,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基本吻合。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重大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演化进程和研究评述:基于工程项目治理系统的视角
桦甸盆地始新世基于孢粉记录的古气候变化定量重建
青藏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全新世气候和环境变化的湖泊孢粉记录研究
新疆天山中段晚全新世以来气候与植被变化的孢粉学研究
西北干旱区湖泊孢粉记录与全新世环境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