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失速先兆的非定常流动特征及调控方法优化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006099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童志庭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童志庭,李继超,王永生,卢稳,姚君,刘红蕊
关键词:
流体力学本质前失速先兆压气机控制策略
结项摘要

前失速先兆是指失速先兆之前出现的某种有规律的非定常现象,通常出现在压气机靠近失速点但其整体平均流场仍然属于定常状态的工作点上,通过抑制这一现象可以更可靠地实现推迟失速的效果。近年来以检测壁面压力锯齿波周期性的破坏作为出现失速先兆前的判别依据,虽然展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但需要从流动机制上澄清其如何产生的原因。本项目为了深入了解前失速先兆的产生机制,拟定了流场非定常信息获取-澄清产生机制-提炼非随机性特征-发展检测与控制的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包括:前失速先兆的非定常特征及其所对应的内部流动;前失速先兆、失速先兆及失速的关联;前失速先兆检测的原理及方法,控制前失速先兆的DSP实现。本项目的创新点在于揭示更为早期的前失速先兆物理本质及其与失速的关系,并提出前失速先兆非定常特征的检测方法,从而使压气机稳定性的在线控制实用化。

项目摘要

主动控制技术的实现离不开对失速先兆信号的检测,国际上主要还是依赖两类失速先兆的捕捉与分析来进行调控,但由于两类失速先兆的具有时间短,随机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实际的控制系统很难实现。为此,本项目创新地提出“前失速先兆”的概念,澄清了前失速先兆与叶顶间隙泄漏流非定常性之间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互相关分析的检测方法,分析了互相关分析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并通过叶顶喷气控制手段对互相关分析检测前失速先兆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充分结合对叶顶喷气扩稳机理以及前失速先兆检测机理认识的基础上,自行设计DSP控制器,结合比例电磁阀和互相关分析检测方法,充分实现从微喷量到大喷量的连续过渡,从而使新的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同一机构根据工况需要通过两种不同扩稳机理进行扩稳,将扩稳效果提高数倍。而且不仅在扩稳裕度提升上要远好于基于开关阀的叶顶主动喷气,和传统的定常喷气相比,基于比例电磁阀和DSP控制器的叶顶主动喷气在保证扩稳裕度相当的前提下能够节省大量喷气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DOI:10.3724/ SP.J.1123.2019.04013
发表时间:2019
2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20
3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DOI:
发表时间:2018
4

高压工况对天然气滤芯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高压工况对天然气滤芯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DOI:10.11949/0438-1157.20201260
发表时间:2021
5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DOI:10.19818/j.cnki.1671-1637.2021.05.022
发表时间:2021

童志庭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轴流对转压缩系统前失速先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批准号:51076132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高丽敏
学科分类:E0602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多级环境下轴流压气机最先失速级非定常流动失稳机制及在线调控研究

批准号:51676183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李继超
学科分类:E0602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近失速条件下转/静干涉非定常流动及发声机理的综合研究

批准号:50676003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李晓东
学科分类:E0602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叶尖主动定常喷气抑制失速先兆的非定常耦合机制研究

批准号:51076133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吴艳辉
学科分类:E0602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