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proposed project aims at identifying the causal effect of High School "Quota" Admission Policy (HSQAP) on education equity and quality, through constructing a treatment group (i.e. Beijing) and two control groups (i.e. Shanghai and Guangzhou) from an undergoing natural experiment across Chinese cities. This project will use the standardized test score as the measurement of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Several indices will be constructed to measure the between-school disparity in student quality across middle schools.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roject is that it will be the first investigation to identify the causal effect of a n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using natural experiment design. The findings of this project might have influence on this important basic education policy, and will contribute to the knowledge of school choice and education equity internationally. The key problem to be addressed in this project is to find convincing evidence to prove that the time trends of educational reforms other than the HSQAP across the three cities are similar.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proposed research is very high, and it is very important from both practical and academic perspectives.
本项目通过追踪正在全国各地进行的高中“名额分配”招生政策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北京、广州、济南三市构造自然实验所需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利用双重差分法,检验这一改革是否能促进初中学校生源质量的均衡分配、是否对整体的教育质量有影响。本项目将使用标准化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业水平的测量工具,并设计多个统计指标衡量学校间的生源质量差异程度。本项目的创新点是:国内首个利用全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政策改革,构造自然实验检验改革效果的研究。本研究的结果可能对这一影响深远的基础教育政策产生影响,并填补国内外教育经济学在择校和教育公平方面的研究空白。本项目拟重点解决的科学问题是如何寻找可信服的数据证明北京、广州和济南在除去高中“名额分配”招生政策改革之外,在其他教育改革的内容和进度趋势上基本一致。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很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
基础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全局性事业,教育质量和公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与国家的未来。在保证了人人都有受教育机会后,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和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突出体现就是各地的小升初择校难题。为了解决择校热难题,国家对中考招生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之一便是试行和推广名额分配政策,即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部分或全部按照一定的方式分配到初中学校。这一政策旨在通过对优质高中名额进行分配,保证所有初中尤其是薄弱初中的学生都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引导小升初阶段的生源合理、均衡流动,缓解愈演愈烈的“择校热”,从而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自2002年教育部第一次提出要“积极探索建立招生名额分配制度”的高中招生办法以来,各地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名额分配”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试行和积极推广。本研究是针对这一广泛实施十几年的重要招生改革政策的第一个系统性定量评价。.本研究先后搜集了山东省济南市、北京市海淀区、以及广东省广州市近十年的中考中招管理数据库,总样本量约160万条,并根据实际情况和模型设计,最终选取济南市数据和海淀区数据进行研究。主要使用了基于实验设计思想的双重差分模型以及倾向分数配对法等国际主流的政策评价模型,针对该政策在不同维度的影响进行了严谨的评价,并得出一系列重要结论:.该政策不仅显著提高了初中生源均衡水平,同时还提高了初中生的平均学业成就(中考成绩)和高中的平均学业成就(高考升学率),这意味着在教育领域,公平与效率可以兼得。更详细地:该政策主要提高了后进生学生的学业成就,同时对高分学生的学业成就没有负面影响。能力分组理论是解释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货币政策与汇率制度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政策驱动下石羊河流域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基于EPR 政策的耐用品设计寿命的决策研究 ———从计划报废的视角
基于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教育扶贫政策评估研究
提升弱势群体自主招生参与的公平与效率:关系模型与政策改革研究
医疗改革中的社会均衡与政策研究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政策的实施及其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