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土壤是一种人为强烈干预下的人工湿地,养分进入稻田土壤后,部分被作物吸收利用,部分通过径流、渗漏等进入水体环境。磷素是水稻生产过程中输入的主要养分之一,同时磷的损失又是水体污染中磷的重要来源之一,但稻田土壤中磷的损失途径是什么,通量有多大,对水体环境中磷的负荷量是增加还是减少?这一直是农业科学家和环境学家们争论的问题。本项目将通过田间和模拟试验探讨外源磷(肥料输入的磷和水体中的磷)进入稻田土壤后的吸附、固定、利用过程,磷的损失途径、通量及其对水体环境的影响,为评估稻田土壤磷的循环及其对水体环境中的磷的负荷量的影响提供相关参数,揭示稻田土壤作为一种人工湿地对净化水体环境中磷的污染的增减作用机制,为河网地区的面源污染控制建立合适的土地利用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施磷对稻田土壤中磷向水体迁移影响的研究
太湖地区农田土壤磷素向水体迁移的特征及其机理
稻田土壤磷素的积累规律、预测模型与归宿研究
草甘膦与磷等位点竞争对杉木利用土壤磷素的影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