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聚酮化合物Talaroconvolutin A是由八氢萘环和脱氧tetramic acid连接而成的三环结构,具有6个手性中心。其中5个手性中心的立体构型已确定,但是C26位立体构型未能确定。本课题拟合成?26S和26R两种构型产物,以期首次完成Talaroconvolutin A的全合成并确定其真实结构。?.全合成路线是经过大量的文献调研,仔细的逆合成分析和已完成的片断合成基础上设计和改进的。全面细致地分析Talaroconvolutin A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合成策略(方法一为主)。每种方法都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新颖的设计思路,不仅有利于确保全合成的顺利完成,更是为相似结构天然产物的合成提供重要的方法和依据。并将26R和26S两种构型的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以期获得新型高效的抗肿瘤药物。
本课题对Talaroconvolutin A及类似天然产物Myceliothermophin E 进行了合成研究。按照设计的合成路线,完成了主要片断1和2 的合成。以吡咯为原料通过关键Mukaiyama aldol反应得到片断1,并将其应用于Baylis-Hillman 的模型反应。通过Corey-Fuchs反应, Negishi iodination反应, suzuki coupling及立体选择性分子内 Diels-Alder等关键反应制备片断2,对具有共轭三烯结构化合物的IMDA反应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得到的结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片断1和2的连接,我们尝试了多种方法:Baylis-Hillman反应;Grignard反应;Knoevenagel反应;HWE反应;Julia反应,但是未能将两个片断连接。此外,在全合成过程中针对环氧开环反应存在的选择性问题,进行了相关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的方法学研究,进一步扩展到包括亚胺为底物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并对反应产物哑嗪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其对宫颈癌HeLa细胞、前列腺癌PC3M细胞和卵巢癌SKOV3细胞均表现出很好的细胞毒活性。进一步将得到的催化剂应用于不同的有机反应中,合成多种不同结构的手性小分子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萜类化合物Hispidanin B的全合成研究
四个抗肿瘤活性复杂天然大环化合物的全合成研究
呫吨酮类抗肿瘤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光学活性天然产物狼毒素及3,3'' 双黄烷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全合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