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冲突理论是动物行为进化研究中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实现最大的繁殖成功,亲本常常根据不同的生态压力调整其递食策略,并对后代同胞竞争进行调控。本项目以青藏高原两种常见的雀形目鸟类,赭红尾鸲Phoenicurus ochruros和角百灵Eremophila alpestris,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亲子冲突在亲本递食策略、后代合作乞食和竞争乞食三个主要方面的表现形式。通过人为干扰和喂食改变亲本对食物的可获得性,来分析在食物丰富度对亲本递食策略和同胞竞争的影响;通过向巢中引入幼鸟的半同胞和无关个体,来分析个体间遗传相关度对亲本递食策略和同胞竞争的影响。本项目将通过比较研究在不同的生态压力、生活史策略下两种共域的雀形目鸟类中,亲本递食策略和同胞竞争的差异,证明亲本对递食策略的调整和对后代同胞竞争的调控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繁殖收益。
本项目《青藏高原赭红尾鸲和角百灵亲子冲突的比较研究》,计划以高原上两种常见的雀形目鸟类——赭红尾鸲和角百灵为代表,研究具有不同生活史特征的鸟类在育雏过程中,巢内资源分配的影响因素。项目历时三年,针对角百灵的数据有多种类型,包括生活史监测数据、行为数据、分子数据和脑神经发育数据;针对赭红尾鸲的数据只包括生活史监测数据和行为数据。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初步整理出的结果包括以下方面:1)不同物种巢内食物的分配模式;2)亲本递食偏好的表现、随雏鸟日龄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3)亲本和幼鸟在食物分配中的相对作用;4)幼鸟在亲子冲突中的话语权随其日龄的变化情况。.结果1:角百灵在每年可以完成多次繁殖周期时,在不同的繁殖周期对巢捕食风险和食物可利用性的季节性变化作出适应。首先,它们会根据天敌的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筑巢地点,以延长巢的存活时间。在第一次繁殖周期中生产小窝,但在第二、三次繁殖周期中生产大窝。它们没有采取“卵大小”策略因为卵大小不随产卵次序和繁殖周期发生改变。相反地,在繁殖早期采取的是“巢存活策略”但在繁殖晚期采取的是“巢降低策略”。雏鸟在不同的繁殖周期内采取不同的生长对策,在第一次繁殖周期内它们倾向于把更多的能量用于生长体重,但在第二、三次繁殖周期内把更多的能量用于生长线性结构,这种能量转化上的分化反应了它们在不同繁殖时间内对食物可利用性的预期。.结果2:窝雏数对角百灵亲本递食偏好和雏鸟乞食行为的影响。我们发现:1)雌雄两性在饲喂雏鸟行为上显示出明显的差别;2)在不同窝雏数的巢内,递食者的递食偏好随雏鸟乞食强度的变化发生改变,在1-雏巢内,如果雏鸟保持较长时间的嘴裂张开状态,亲本会增加递食;在2-雏巢内,雌性通过把更多的食物递给距离最近的雏鸟来对雏鸟的乞食行为作出正反馈;在3-雏巢内,雌雄两性都通过把更少的食物递给乞食强度更高的雏鸟来对雏鸟的乞食行为作出负反馈。3)雏鸟乞食行为在不同窝雏数的巢内存在显著差异。在1-雏巢内,乞食主要通过保持嘴裂张开状态;在2-雏和3-雏巢内乞食主要通过肢体形式。4)在2-雏和3-雏巢内,雏鸟线性结构的生长因为同胞竞争发生分化。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窝雏数的巢内,亲本有不同的递食规则,而亲本的递食偏好促使幼鸟采取不同的乞食行为和生长策略。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基于LBS的移动定向优惠券策略
创业者的工作家庭冲突① ———基于角色转型的视角
西部地区农业经营方式的现代化转变
三维点云预采样的曲面自适应布点策略及应用
红尾沙蜥适应和耐受低温的机制
青海沙蜥和红尾沙蜥对高原低氧的适应机制研究
红巨藤壶(Megabalanus Rosa)金星幼虫与成体胶蛋白的比较研究
秦岭地区苔类和角苔类植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