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洞穴是许多未知物种的栖身之所。申请者在对广西岩溶洞穴植物调查时,获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特别是在洞穴内发现了苦苣苔科、秋海棠属、度量草属、螺序草属、楼梯草属的很多新物种。这些洞穴植物对探讨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研究物种演化和形成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些稀有、特有甚至尚未被认识的物种,由于岩溶洞穴独特的生态景观不断受到破坏、洞穴生境恶化而面临着严重威胁,对洞穴植物的调查与保护研究十分迫切。项目拟在前期调查研究基础上,对滇、黔、桂地区岩溶洞穴进行系统的植物调查、GPS定位,摸清洞穴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掌握其空间分布格局,积累洞穴植物细胞学、孢粉学、分子系统学材料,建立洞穴植物数据库,分析植物与生境及基质的关系,揭示洞穴植物的区系组成和性质、群落构成和特点,澄清一些属、种的分类问题,评估洞穴植物濒危等级以及优先保护洞穴,促进洞穴植物的研究与保护。
滇黔桂喀斯特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本项目对滇黔桂喀斯特地区的200多个典型的岩溶洞穴进行了调查和补充调查,采集岩溶洞穴植物标本1900多号约4600余份,拍摄岩溶洞穴植物各类照片共计2万余幅;收集了部分岩溶洞穴植物的种质及孢粉学、细胞学、分子系统学等相关材料。基于岩溶洞穴空间分布格局与物种多样性信息,完成了滇黔桂岩溶洞穴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并构建相关数据库,已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4篇(SCI论文20篇)。.项目共记录滇黔桂岩溶洞穴维管植物932种(含种下单位,以下同),隶属156科486属。其中蕨类植物共有173种,隶属24科85属,重要的科有鳞毛蕨科、凤尾蕨科、卷柏科、铁线蕨科等;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属有耳蕨属、凤尾蕨属、卷柏属、铁线蕨属、铁角蕨属、鳞毛蕨属等。种子植物共有759种,隶属132科401属,以苦苣苔科、荨麻科、秋海棠科、茜草科、大戟科、桑科等占优势;在属级水平则以秋海棠属、广义报春苣苔属、楼梯草属、冷水花属、石蝴蝶属、珍珠菜属、苔草属、蛛毛苣苔属等为优势类群。岩溶洞穴植物特有现象明显,特别是小花苣苔类植物,秋海棠属侧膜组,楼梯草属,耳蕨属等一些典型的岩溶洞穴植物,很好地印证了岩溶植物、洞穴植物“一山一种、一洞一种、一沟一种”的特有现象。.滇黔桂岩溶洞穴植物的群落学特点表现为:物种多样性组成相对较少;岩溶洞穴植物的优势种明显,往往形成单优势种群落, 或二至三种组成的共优势种群落;群落结构不分层,生活型以地上芽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物种多样性指数低。.洞穴环境为植物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生境,这种生境很容易受到人为的影响。目前滇黔桂岩溶洞穴植物面临的主要威胁是生境的破坏,影响因素包括无序的旅游开发、堆放稻草和薪柴、开辟为家畜的养殖场所、开垦种植、修建水坝、抽水、挖石以及过度采集等。项目为相关主管部门提交了急需保护的典型洞穴名录。.项目组对岩溶洞穴及其周边地区的调查,发现一批苦苣苔科、秋海棠科、蜘蛛抱蛋属、耳蕨属等类群的新物种,其中已正式发表苦苣苔科10种,秋海棠属4种,蜘蛛抱蛋属5种,其它科属的6种。在分子系统学研究方面,合作开展了广义报春苣苔属的分子系统学,小花苣苔类植物的趋同演化和分子谱系地理学,广义石山苣苔属的分子系统学,滇黔桂石灰岩地区秋海棠属侧膜组的分子系统学,以及鹿寨秋海棠的族群遗传与亲缘地理学等多个方面的研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不同湿地植物配置对扑草净的吸收和去除效果研究
黔桂滇洞穴苔藓植物区系及其岩溶沉积研究
滇黔桂交界地区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黔、桂、滇喀斯特洞穴动物物种多样性及适应性特征研究
滇、黔、桂岩溶地区石漠化的演变过程及其背景研究(1368-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