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是眼眶、鼻窦和颞骨等头颈部器官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式之一,三部位的扫描都使眼晶状体接受不必要的辐射。多排探测器螺旋CT(MDCT)的迅速普及对公众辐射剂量贡献的显著增加已成为国内外业界关注的焦点,MDCT的超范围扫描、超宽线束、管电压、有效管电流量、螺距因子、以及迭代算法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更为复杂。本研究通过改变扫描体位和使用铋屏蔽来探讨降低晶体剂量的程度;以临床影像的主、客观评价指标和辐射剂量为基准,对不同扫描部位定制个性化的探测器组合方式、管电压、有效管电流量和螺距因子,在满足诊断要求前提下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根据不同的组织结构特点选择适宜的迭代算法等级,评估迭代算法在头颈部器官的影像学表现。结合对辐射剂量的客观测量和对各种参数组合下重组影像的主观评价,建立头颈部器官MDCT扫描中辐射剂量系统性的优化方案,进而为人体全身各部位CT扫描的系统优化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合理降低公众的辐射剂量。
CT已成为鼻窦疾病,尤其是鼻窦炎和颅面部外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但眼晶状体位于扫描范围内直接接受不必要的照射。随着多排探测器CT(MDCT)的迅猛发展,人们对CT辐射剂量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由此引发人们对迭代算法的研究以降低辐射剂量。如何根据鼻窦的解剖学特点,在传统 FBP 影像特征的基础上,确定适宜的迭代算法等级、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是临床实践中的急需解决问题。本研究以 FBP 算法的临床影像为基准,使用离体头颅标本在不同有效mAs采集数据,运用 FBP 和不同的迭代算法等级重建影像,测量重组影像的对比度噪声比(CNR),并通过主观评价来确定适宜鼻窦 MDCT 的迭代算法和辐射剂量降低的程度。结果显示,现行鼻窦CT扫描方案的辐射剂量可降低50%;结合迭代算法,以鼻窦炎为诊断目的时可将辐射剂量降低约81.8%,以鼻窦区域外伤为诊断目的时可降低约70.2%。.同时,本研究对鼻窦 MDCT 扫描中使用铋屏蔽材料对眼晶状体区域解剖结构的影响进行评价。颅脑和颞骨CT扫描使用3层铋屏蔽,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分别为59.5%和59.1%;鼻窦CT扫描时,1层屏蔽无间隙、2层屏蔽1.5cm间隙不影响诊断,可降低辐射剂量分别为53.2%和40%。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物联网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挑战
一种改进的多目标正余弦优化算法
宽探测器螺旋CT所致辐射剂量评价方法研究
多排螺旋CT临床成像质量与受检者受照剂量优化匹配及评价方法研究
MOSFET探测器再生方法研究及其在CT剂量检测中的应用
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软X射线辐射剂量探测器标准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