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束核对心脏痛觉信息传入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171068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8.00
负责人:杜剑青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郭媛,朱娟霞,唐敬师,刘晓华,孟凯,孙娜,韩曼,孔令恒,李强
关键词:
心脏躯体运动反射心绞痛伤害性信息孤束核痛觉调制
结项摘要

孤束核(NTS)是接受心脏伤害性感受信息及高位中枢下行调控信息的重要驿站,其下行至脊髓联系对心脏伤害性信息传入具有调控作用,但其机制迄今仍不清楚。本研究用成熟的大鼠心绞痛动物模型,电刺激与损毁NTS并结合刺激迷走神经、微注射谷氨酸、吗啡、5-HT等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观测其对心脏-躯体运动反射(CSMR)及胸脊髓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电刺激中脑PAG、丘脑VMH等痛相关核团与损毁NTS相结合,观测上述指标的变化;用免疫组化及束路追踪法观察NTS参与痛觉调制的位点、纤维与突触联系;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观察上述受体蛋白及基因表达;用膜片钳观测相关受体及信号分子抑制剂对NTS微突触后电流(mPSC)的影响,探索突触的功能性质及信号转导机制。本研究将证明心绞痛时,经迷走-NTS-脊髓反馈与高位中枢经NTS下行的双重调制假设,并为阐明其机制及开展神经调节疗法提供实验证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应用前景。

项目摘要

《孤束核对心脏痛觉信息传入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摘 要.该项目研究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或心包内注射致痛剂,均能成功制备心绞痛动物模型。心脏的伤害感受性信息沿躯体神经及内脏神经(主要是迷走神经)传入纤维传入中枢,经脊髓传入通路、孤束核、丘脑外侧核等中继,上传至大脑皮质。延髓头端腹内侧区、延髓外侧网状核、蓝斑(LC)/蓝斑下核、孤束核、中央杏仁核、前额叶皮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大核等核团的下行调控经脊髓双侧DLF或VLF下行至脊髓;在这些脑核团中的mGluRs、NMDA、AMPA、GABA、5-HT等受体及其亚型均对心脏伤害感受性信息传入有抑制性调控作用,少部分有易化介导作用;并有多个相关的信号分子如c-fos、pCREB等参与介导下行抑制性作用。相关受体的拮抗剂、核团及脊髓鞘内电刺激的运用结果,为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该项目已发表研究论文1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篇,Medline收录1篇,其余为核心期刊。还有数篇论文有待发表。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环境信息披露会影响分析师盈余预测吗?

环境信息披露会影响分析师盈余预测吗?

DOI:
发表时间:2017
2

国际比较视野下我国开放政府数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国际比较视野下我国开放政府数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DOI:
发表时间:2016
3

水文水力学模型及其在洪水风险分析中的应用

水文水力学模型及其在洪水风险分析中的应用

DOI:
发表时间:2019
4

基于体素化图卷积网络的三维点云目标检测方法

基于体素化图卷积网络的三维点云目标检测方法

DOI:10.3788/IRLA20200500
发表时间:2021
5

Mills综合征二例

Mills综合征二例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9.37.016
发表时间:2019

杜剑青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痛觉经验对中枢痛觉信息编码的调节

批准号:30970959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罗非
学科分类:C0904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慢性痛状态下前额叶皮层及其相关环路对痛觉信息编码的调控机制

批准号:31530028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王韵
学科分类:C0904
资助金额:283.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3

PAG和RVM在脊髓水平对心绞痛伤害性信息传入的调控机制

批准号:30670693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杜剑青
学科分类:C0904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内脏、三叉神经传入在孤束核和间质核内汇聚的研究

批准号:39770259
批准年份:1997
负责人:张文斌
学科分类:C0904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