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对肿瘤治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在国际上我们首次提出碳-11 乙酸盐双时相PET/CT显像对原发性肝癌与肝局灶性增生结节鉴别诊断有帮助。希望分别研究氟-18 脱氧葡萄糖和碳-11 乙酸盐PET/CT动态图像采集和处理方法,系列观察肿瘤摄取、清除两种显像剂过程,比较两种显像剂PET/CT动态图像的差异;利用获得的动态图像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研究肿瘤细胞内两种显像剂滞留数量与肝动脉血供和代谢的关系;根据视觉分析图像变化特点,结合数学模型输出的量化指标,分析肝良恶性肿瘤血流与代谢特点;以病理为金标准,对照其他影像学资料,验证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并探索动态PET/CT显像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本课题为PET/CT动态显像方法学研究,突破传统PET/CT仅反映肿瘤代谢情况的思路,希望从血供和代谢两方面反映肝肿瘤特征。研究结果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的高发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肿瘤治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在国际上我们首次提出碳-11 乙酸盐双时相PET/CT显像对原发性肝癌与肝局灶性增生结节鉴别诊断有帮助。分别研究氟-18 脱氧葡萄糖和碳-11 乙酸盐PET/CT动态图像采集和处理方法,系列观察肿瘤摄取、清除两种显像剂过程,比较两种显像剂PET/CT动态图像的差异;利用获得的动态图像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研究肿瘤细胞内两种显像剂滞留数量与肝动脉血供和代谢的关系;根据视觉分析图像变化特点,结合数学模型输出的量化指标,分析肝良恶性肿瘤血流与代谢特点;以病理为金标准,对照其他影像学资料,验证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并探索动态PET/CT显像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前此项目完成的工作包括:建立PET/CT list-mode动态图像采集方法;收集30余例有病理结果肝良恶性病灶的AC-PET和FDG-PET动态图像资料;完成PET/CT动态图像处理模式的初步研究,初步建立图像配准、腹主动脉内血流拟合曲线和反映肿瘤代谢速率的Ki图像等图像处理框架;发表SCI论文1篇(IF3.0),待发表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著4篇,待发表2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一名已毕业;在国内高校搭建好较合理的人才队伍,建立了医学与基础研究合作关系,为今后工作开展奠定了人员及组织基础。本课题PET/CT动态显像方法学研究,突破传统PET/CT仅反映肿瘤代谢情况的思路,从血供和代谢两方面反映肝肿瘤特征,研究结果已在临床推广使用,创造经济效益20余万元,并做为我科科研成果主要项目之一获得2012年北京市科研成果成果二等奖。...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
基于动态CT多期图像的早期肝癌CAD技术研究
PET/CT/MRI多模态多靶点显像用于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疗效监测的应用基础研究
11C-PD153035 PET/CT筛选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和监测EGFR-TKIs疗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