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角菌科真菌多为腐生菌、植物病原菌或内生菌,在系统学及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座坚壳属(Rosellinia)、Nemania属、Astrocystis属和炭角菌属(Xylaria)是该科的4个重要属,其属间和种间形态特征交叉和矛盾,分类系统一直存在争议。我国真菌资源极其丰富,而对该类群真菌尚未系统研究。本研究选择我国4个气候带的12个自然保护区,进行4个属真菌的标本采集及其菌种分离,同时从ATCC、CABI、CBS等国际标本馆和菌种保藏中心借调相关模式和重要标本,购买模式和代表菌株,在形态特征鉴定基础上,结合多基因DNA序列分析,基于基因型和表型相结合提出新的属级特征、建立新的物种概念,在逐步搞清在我国的种类与分布情况情况下,完成这四个重要属的系统分类,为今后炭角菌科真菌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系统分类研究奠定基础。
炭角菌科真菌在真菌系统学及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该研究选择炭角菌科4个代表性的重要属,探索解决分类学上属和种间形态特征交叉与矛盾问题,进一步明确其亲缘关系,逐步了解我国炭角菌科真菌的种类与分布,有助于保护和利用该类真菌资源和系统分类研究。. 2012-2015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2省40多个自然保护区、林地、草地、湿地和公园,采集有效标本1046份,共鉴定出炭角菌科真菌38种,其它真菌175种,另有17个种类只鉴定到属。发现炭角菌科中国新记录种7种,其它新记录种39种。根据研究计划和进展情况,从荷兰CBS菌种保藏中心购买炭角菌科4个属的模式菌株26个,从所采集的标本中分离纯化炭角菌科真菌10种,其它科属真菌28种。对这36个炭角菌科真菌菌株的多基因序列分析的实验正在进行,目前取得的阶段性结果主要有:利用CTAB法提取纯化DNA,获得了多数菌株的PCR产物,对其中18种进行了ITS测序,其余菌株的纯化和测序,以及LSU、RPB2、β-微管蛋白序列分析等研究正在进行中。这些结果以期明确4个属的属级特征及分别界定、厘清4个重要属之间和重要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 已在 “菌物学报”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3篇,培养中青年教师2名、硕士生5名、本科生35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中国金小蜂属系统分类研究(小蜂总科:金小蜂科)
中国毛霉科犁头霉属等七属的系统分类研究
八角科植物系统分类与演化研究
中国锤舌菌科的系统分类研究